泰国乌汶府披汶曼沙寒端织区通那扎伦诺寺铜鼓-广西民族博物馆.PDF

泰国乌汶府披汶曼沙寒端织区通那扎伦诺寺铜鼓-广西民族博物馆.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泰国乌汶府披汶曼沙寒端织区通那扎伦诺寺铜鼓-广西民族博物馆

泰国乌汶府披汶曼沙寒县端织区通那扎伦诺寺铜鼓 出土调查报告 泰国文化部艺术厅乌汶府艺术局第11 考古组著 梁燕理 名称:通那扎伦诺寺铜鼓 地点:那扎伦诺村,端织区,披汶曼沙寒县,乌汶府 地图信息:军事地图48 P 0534344 第 L7018 号,第1 RTSD 版 6039 Ⅱ。 比例尺:1:50,000 到达路线: 驾车沿国道217 号约16.7 公里即可进入端织区,通那扎伦诺寺就位于217 国道右手边。 铜鼓发现过程: 佛历2553 年(公元2010 年)7 月16 日,乌汶府艺术局第11考古组接到乌汶府国立博物馆的报告 称,乌汶府披汶曼沙寒县端织区发现铜鼓并已移送通那扎伦诺寺保 。 2010 年7 月16 日, 考古组及博物馆工作人员请求并获准对铜鼓进行拍照和登记。调查组还赴铜 鼓出土地点——位于乌汶府披汶曼沙寒县端织区4 组蓬甘屯 191 号卡能尼女士家的田地里进行考察, 并就铜鼓出土情况对发现者萨尼 ·房果蒂进行走访,了解到两个月前,萨尼驾驶拖拉机在此犁地时碰 到硬物后停下挖开,发现该铜鼓呈倒置状态(刚开始萨尼以为是一口四耳大锅,因为鼓面有灰炱痕 ), 萨尼将铜鼓取出,对其进行清洁并送至通那扎伦寺交予方丈努敦 ·哈智多高僧处 放。 62 努敦 ·哈智多高僧 萨尼 ·房果蒂 发现信息: 1.铜鼓一面,部分损坏,鼓面边缘有孔,应为铸造留下的痕 ,而鼓耳是整面鼓浇铸完成后焊接 上去的。鼓面直径54.5 厘米,鼓高41 厘米,鼓身最大径62 厘米,鼓厚0.1 厘米。 鼓面平整,中心饰 12 芒星纹 (我国称太阳纹—译者注),芒间饰两层交错重叠的三角框纹,三角 框中心为鱼蛋形圆点环绕的圆圈纹 (我国称翎眼纹—译者注),向外依次饰切线同心圆纹、一晕鱼蛋形 圆圈纹,接着饰三晕圆圈纹,再接着一晕逆时针飞鸟纹 (我国称翔鹭纹—译者注)、梳齿纹 (我国称栉 纹—译者注)、切线同心圆纹和栉纹。 鼓胸向外凸出并向下收拢,鼓腰呈直筒状,鼓足外侈 (足部损坏),鼓胸单弦分晕,共三晕,饰梳 齿、切线同心圆、梳齿纹带,素面处为鼓耳焊接处,鼓耳饰绳纹,共四只。 鼓腰上部为纵向纹饰,饰弦线、两晕斜线纹、一晕切线同心圆纹纹带,该纹带与素面纹相交替。 鼓腰下部纹饰与上部相同 (但为横向),饰弦线,梳齿纹、切线同心圆纹、梳齿纹及弦线。鼓足没有纹饰。 2.发现铜鼓的地点位于乌汶府披汶曼沙寒县端织区蓬甘村,参照48 P 0534344 号地图,军事地图第 L7018 号,第1 RTSD 版 6039 Ⅱ。 比例尺:1:50,000 发现铜鼓的区域为田地,田地所有者为卡能尼女士 (现居住于曼谷市) 铜鼓发现区域 63 铜鼓的历史 铜鼓 于 2000-3000 年前的文明,当时用于举行关于信仰的仪式,普遍流行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地区,如缅 、泰国、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过去认为中国及越南可能是 最早铸造铜鼓的民族,并将铜鼓文化传播至邻国。在越南北部东山省乃至中国南方范围共发现50 多处 与铜鼓铸造和使用相关的遗址,年代约在公元前900 年至公元2 世纪(约佛历前400 年至佛历7 世纪)。 铜鼓普遍分布于泰国各地,如北部难府的博隆村,东部桐艾府因塔山的乃沙梅村,南部万岑府猜 耶县,在泰国东北部发现的铜鼓尺寸最大,这种类型的铜鼓主要发现于莫拉限府廊丹县莫提玛瓦,而 在乌汶府则主要分布于强奈县漆湍村。铜鼓是由铜、锡、铅合金铸造而成,称青铜 ,不同地域因信 仰习 不同而有各自的称谓,如在泰北及缅 称之为 “蛙锣”或 “浮蛙锣”,因鼓面有青蛙立体装饰。 在中国称之为 “铜鼓”。 东南亚发现的铜鼓大多被视为财富的象征,或用于丧葬等重要仪式,还作为战争传递信号的工具, 求雨及治病驱邪的神 。令人感兴趣的是鼓面的动物纹饰,多为青蛙、蜗牛、象、蝉等,这些动物都 与雨水有关,尤其是青蛙,在鼓面立饰中使用最多。 铜鼓铸造方法应有两种:(1)与铸造铜钟相似的合范法;(2)失蜡法 (Lost Wax or Cire Perdue ), 此法使铜鼓上的纹饰更为清晰。 年代测定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