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与磁自感现象
第五章 电与磁 §5-7 自 感 1.了解自感的定义。 2.掌握计算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公式,会判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3.熟悉涡流和趋肤效应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一、自感现象 合上开关,HL2比HL1亮得慢 断开开关,HL2和HL1慢慢熄灭 自感现象——由于流过线圈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简称自感。 自感电动势——在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用eL表示。自感电流用iL表示。 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线圈中原来电流的变化。 自感电流产生的磁通称为自感磁通。 二、自感系数 为了衡量不同线圈产生自感磁通的本领,引入了自感系数(也称电感)这一物理量,用 L 表示,单位为亨(H): 1亨(H)=103毫亨(mH) 1毫亨(mH)=103微亨(μH) 电感L是线圈的固有参数,它决定于线圈的匝数、几何尺寸以及线圈中介质的磁导率μ。由于铁磁材料的磁导率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磁化电流的不同而变化的量,所以,有铁心线圈的电感也不是一个常数,这种电感称为非线性电感。 电感为常数的线圈称为线性电感。 三、自感电动势 ——电流的变化率,单位为A/s。 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仍可以根据楞次定律来判定,即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是和外电流变化的趋势相反。 自感电动势方向的判定 四、RL电路过渡过程 在具有电感的电路中,电流不能发生突变,存在着过渡过程。 RL电路过渡过程的快慢与L和R的大小有关,L与R的比值称为RL电路的时间常数,即 τ越小,表明过渡过程越快 五、自感应用举例 日光灯中的镇流器、整流设备中的滤波器等都是利用自感原理制成的。 自感现象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如在切断含有电感线圈的电路的瞬间,因线圈两端会产生极高的自感电动势,而在开关断开处形成电弧,造成开关的损坏。因此,有时需装灭弧装置或并联一个放电电阻,以消除自感电动势产生的不利影响。 当交流电通过导线时,导线中因电流产生的磁场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自感电流,这时的自感电流将使导体中的电流分布趋向导体表面,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 直流 f=10kHz f≥100kHz 不同频率电流在导线中的分布情况 防止趋肤效应的导线 多股绞线 片状导线 课堂小结 1.自感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线圈的电感与电流变化率的乘积,即: 2.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是和外电流变化的趋势相反。 * * * * * * * * * * * 第五章 电与磁 * * * * * * * *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物学积极性补强教学-MoodleNTOU.PDF
- 生物科学若干问题的世纪回顾-上海交通大学学报.PDF
- 生物科技大未来-中华医事科技大学.DOC
- 生物界面活性剂之制造方法-成功大学.PDF
- 生物脱臭填料的研究进展-农业环境科学学报.PDF
- 生物相似性药品商机观察从全球发展看台湾机会-Deloitte.PDF
- 生物标志物在水环境研究中的应用.PDF
- 生物芯片与肿瘤研究-中国试验动物学报.PDF
- 生物芯片技术概述-中国试剂网.PDF
-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应用进展.PDF
- 2025年西餐餐叉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空气清新机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石油石化仪器仪表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喷彩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生态环保材料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稀土复合肥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无线网络优化设备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根雕茶桌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USB氧吧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育苗盆营养钵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