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烛之武退秦师1.ppt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7、烛之武退秦师1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文心雕龙》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 编年体就是按照年代的发展来组织、记叙历史事件的体例。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先秦历史散文除了编年体外,还有国别体和纪传体两种形式。 国别体是区分不同的国家,再按照时间的发展分别叙述历史事件的一种文体。如《国语》、《战国策》等; 纪传体是司马迁开创的以记叙人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如《史记》、《汉书》等。 听录音,注意字词的读音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zhuì) 秦军氾南(sì) 函陵(hán) B.共其乏困(ɡònɡ) 逢孙(pánɡ) 朝济而夕设版焉(zhāo) C.失其所与(yù) 不知(zhì) 若不阙秦(jué) D.夫战,勇气也(f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ū) D 自读课文 想想《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记叙了春秋时期一件什么事?   公元前632年,晋楚争霸,终于爆发了城濮之战,楚军失利,晋国称霸诸侯。次年翟泉会盟,晋国便与齐、鲁、宋、秦、陈国密谋讨伐在城濮之战背晋亲楚的郑国。公元前630年晋军偕同秦军挥戈东进,直逼郑国都城。区区郑国,岂是晋秦两大强国的对手?面临亡国之灾,郑文公只得重新起用大夫烛之武,于是有了烛之武夜使秦营智退秦师一段。 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越国以鄙远 与郑人盟 唯君图之 夜缒而出 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词类活用 臣之壮也 越国以鄙远 共其乏困 古今异义词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 行李之往来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特殊句式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省略句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 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 同上) 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同上) 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 倒装句 特殊句式 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矣) 共其乏困(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失其所与,不知(智) 阅读训练 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⒉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 A D 阅读训练 ⒊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⒋与“许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敢以烦执事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⒌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D C C 分析第一段:秦晋围郑 1、秦晋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两句,透露出什么信息? 分析第二段:临危受命 1、佚之狐的“师必退”的“必”说明了什么? 2、“公从之”的“从”表现了郑伯的什么性格? 3、“辞曰”中的“辞”是何意,表现了烛之武怎样的心理? 4、烛之武为什么会“许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亡郑:难也且陪邻 ——利晋阙秦 存郑:行李供乏困 ——无害利秦 历史:不守承诺     ——忘恩负义 本质: 贪得无厌 ——将遗大患 分析利弊,层层深入 烛之武用了几点理由说服秦伯? 结 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亡郑利晋阙秦 存郑利秦 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 三点理由 · 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 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 · 一个机智善辩、不卑不亢的辩士 烛之武人物分析 志士、勇士、辩士 --试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烛之武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 一个机智善辩、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