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报告.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现代史报告

探访历史遗存,追寻先辈足迹,彰显革命传统韶山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活动报告组长:刘逸凯组员:林宝泉、杨国周、余豪、张亚楠2013年10月《韶山之游随笔》机自1206刘逸凯201204010615又是一个中秋节到了,我和几位同学一起,搭车经过颠簸的小路,踏上前住韶山的征途。久慕韶山,想到要去缅怀毛主席之情,游览主席故居韶山的动人风采,心情总是久久的不能平静。车子一驶入韶山境内,早春的韶山,尽管夹带着寒气,但韶山冲里却暖意融融,沿途的花草放出异香,让你感到伟人的气息扑面而来。路上,人头晃晃、车辆滚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站在伟岸的毛泽东铜像前,凝视着伟人高大的身躯,10.1米高的铜像在四周苍松翠柏的映衬和阳光的陪伴下威严屹立,主席身躯高大,只见他手握书卷,置于胸前,目视前方,神采奕奕,眼睛流露出深藏在心底的欣慰和笑容,稳健、沉着、自信、坚毅。这或许是用语言所无法表达的,但是我能从他身上感受到巨大的感染力。广场上站满了人,铜像前摆满了花篮,花篮的绸带上,写着一句句祝词,人们虔诚地向主席铜像献花、敬礼,大家拍下了一张又一张的留影,放响了一阵又一阵的花炮。韶山毛氏宗祠门联曰:“注经世业;捧檄家声。”此联可谓言简意赅:用典寓意,将几千年来毛氏宗族的最高荣耀尽纳其中,夸耀其毛氏宗族乃是诗礼行世、德孝传家之名门望族。上联“注经世业”,是指毛亨、毛苌注传《诗经》事:汉朝时鲁人毛亨、赵人毛苌为《诗经》各篇作注,且对各篇主题逐一阐释,还撰写了概括全部《诗经》的“序”,这就是“注经”。此种由毛氏加注的《诗经》称为“毛诗”。魏晋以后,其他各家所传《诗经》日渐废替,唯“毛诗”独盛,流传至今。此种文学盛举,毛氏宗族自当引以为荣。下联“捧檄家声”,典出《后汉书》:“庐江毛义字少卿,家贫以孝称。南阳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到,以义守令。义捧檄而入,喜动颜色。奉者志尚之士,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及义母死,去官行服,数辟公府为县令,进退必以礼。后举贤良,公车征,遂不至。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为亲屈也。’”“檄”,是指官府的征召文书,犹当今之委任状。“捧檄”,即是指毛义应召做官之事。为家贫亲老才出去做官,其品德、其孝思,确乎令人感动。毛氏宗族当然宜于以此种典型标榜家风、激励后世。通观全联,上联讲毛家的事业流传千古,下联说毛家的家风声播遐迩,一国一家,一忠一孝,交相辉映;有夸耀有勉励,有自豪有蕴藉,蔚为全璧。沿一泥沙石斜坡路而上,一旁多摊位,皆有毛泽东像章,大到半个手掌尺寸,小至如一枚纽扣,还有激光玉石制成,映着太阳,可见中有毛泽东头像,光芒四射。随手买了一枚别于胸前,回顾左右,凡来游览瞻仰者皆如此,相视一笑,心中便多了几分熟识与默契。《追寻先人遗迹之韶山行》机自1206 杨国周 201204010620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椐旧帝城。多少历史往事如不尽长江水,历史之兴衰更替,多少人心怀大略却埋没凡尘,又有多少人犹如璀璨的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激起漫天的积淀。而那种“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似沧桑。”并不是谁人都能具有的。怀着对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我们走进了毛泽东故居——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战略家学习、成长的地方。一套普通的湖南民居,面临小塘,依托青山,几间青石泥墙和黑木灰瓦搭建房屋,在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居住的卧室里,桌上依然摆放着一盏油灯,百年前的伟人就是在这盏桐油灯下激扬理想和文字,逐步描绘出了新中国的的宏伟蓝图。屋里浓重的古朴气息,令人不禁感受到了一种恢宏浩荡的气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要拥有何等的胸襟与学识才能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的度宇。在青松环绕的韶山广场上,矗立着高达10.1米的毛主席铜像两手卷握文稿、两眼炯炯有神地注视远方,感受着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壮志。思维,是时代波涛上高张的白帆,它泄露着风向。此刻,途中听得的关于长沙车站巨型火炬的传闻,便自然而然蹿上我和同伴的心头。那是文革年代思维的结晶。据说,当初设计的时候,火炬原是画成随风飘拂的形状,但在火舌的飘向上,让负责审查的领导陷入了泥潭式的苦恼。朝东吧,岂不意味着“西风压倒东风”;朝西,又怎能逃脱“向西方倾斜”的恶攻;朝北呢,北方守着苏修;朝南……唉,“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宋·黄庭坚语)干脆说吧,朝哪也不行。最后由天才的脑瓜爆出奇思:伟大领袖不是说“纸船明烛照天烧”吗?我们的火炬就直指九霄好了。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景观:车站广场,一支硕大的火炬凌空直举,火舌尽情舔向赫赫昊昊的苍天。天若有灵,恐怕也会被烧得喊痛,或者喊辣——说来真是老大不敬,嗜辣的长沙人,每每爱把它形容成一只红滴滴、鲜拂拂的朝天椒。再看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