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群体行为分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群体行为分析课件

第七章 群体行为分析;本章内容与结构;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与分类;二、个人为什么会加入群体?;三、群体的分类;(二)按群体性质划分;(三)按规模大小分:大、中、小群体。 组织行为学研究侧重于小群体,一般认为5—7人的群体效率可能最高。 (四)按发展水平分: 1、松散群体──群体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只是在空间和时间的结合,此种群体目标、结构和领导都不十分明确。 2、联合群体──群体发展的中级阶段。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的,约束与抵制共存,但这种活动只具有个人意义。 3、集体群体──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成员之间表现出很强的凝聚力,其存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价值。;;(六)按群体人员的构成分: 1、同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的相同或接近。 2、异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前者适合复杂性、长期性、创造性的群体; 后者适合简单性、相似性、临时性的群体。;(七)按群体存在的客观性划分: 1、假设群体。又称统计群体,指为研究和分析某一特定人群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群体。 2、实际群体。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群体。 (八)按群体存在的性质划分: 1、参照群体。又称标准群体、榜样群体,它的存在对人们有学习、借鉴和参照意义。设立参照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2、一般群体。;四、群体发展的阶段;2、震荡阶段(storming);3、规范化阶段(norming);4、执行任务或发挥作用阶段(performing);5、终止阶段(adjourning);〈二〉间断—平衡模型;第二节 群体动力理论;二、群体规范;(二)规范的形成;(三)群体规范的功能;三、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P204; 心理学家阿希(S.ASCH)对从众行为进行过长时间的研究,如著名的卡片式实验,如图:;(二)从众行为的不同表现;(三)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2、环境因素;四、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2、决定社会助长作用的因素;(二)社会抑制(惰化)作用;社会懒惰现象;2、如何减少社会懒惰行为;(三)社会助长/抑制作用的启示;五、群体内凝力(凝聚力);(二)影响群??凝聚力的因素;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绩效规范。;增加凝聚力的因素及其结果;降低凝聚力的因素及其结果;第三节 群体决策;一、群体决策的利与弊;(二)群体决策的缺点;(三)群体与个体决策的比较 ;二、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二)群体转移;三、群体决策技术;(二)命名小组技术;(三)德尔斐技术;(四)电子会议;第四节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二、人际关系的意义;三、人际反应特质;包容的需求;控制的需求; 需求类型;感情的需求;四、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2)才能出众但有错误的人最有吸引力;结果表明:;(三) 相互性原则 1、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因为愉快、友好、肯定、回报 低自信者需要别人的肯定。 2、我们更喜欢喜欢我们的程度增加的人 心理学家阿诺森和林德(E.Aronson and D.Lingdy)1965年的实验:   被试为大学学生,分为四组。让各组被试“无意中”听到别人对他的一系列评价,然后让被试对他的评价者的喜欢程度打分。;结论:喜欢导致喜欢;分析:;(四)距离的接近。在地理位置上越接近,越容易形成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 (五)交往的频率。彼此有更多机会相互沟通,容易形成共同话题,共同经验和感受。 (六)相似因素。特别是年龄、社会背景、兴趣爱好的相似。 (七)互补性。如需要上的互补,即双方均能满足对方的需要;性格上的互补,即性格上的适当反差。 ;五、人际关系的社会测量理论;某群体中人际关系调查结果如下表:; 该图中可以明确显示:①在群体中人际关系最好,其次是⑤,他们可以作为群体的核心和领导者,而④在群体中是受孤立者和被排斥者,需要找出原因,改善人际关系。;六、 阻碍人际吸引的因素 1、缺乏人际吸引力的个性特征;◆过分服从并取悦别人的人,过分惧怕权威而又不关心他的同事或部下的人。过分依赖他人而又丧失自尊心的人。 ◆妒忌心强的人,怀有敌对情绪与猜疑性格的人,怀有偏激情绪的人,容易与他人的关系陷入僵局。 ◆过分自卑、缺乏自信心的人,对人际关系过于敏感的人,对他人批评过分敏感的人以及完成工作任务后又过分自夸的人等。 ◆情绪孤立、性格羞怯,不喜欢与人交往的人。 ◆怀有偏见、固执又不愿接受他人规劝的人,过分使用防御机能的人,报复性强的人等。 ◆好高骛远地提出过高要求、过高目标、苟求他人的人。;2、 阻碍人际吸引的心理障碍 (1)嫉妒心理障碍。个体私欲得不到满足时,对造成这种不满足的原因和周围已得到满足者产生不服气、不愉快等情绪。 特性:

文档评论(0)

baa890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