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渗透检测方法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渗透检测方法课件

5-2 渗透检测方法 5-2 方法分类 按渗透液中溶质的不同,渗透检测方法可分为荧光检测法和着色(或称染色)检测法。 这两类方法按洗涤材料或洗涤材料施加时机的不同,又可分为水洗型渗透检测法、后乳化型渗透检测法和溶剂清洗型渗透检测法三种。; 其中水洗型还可分为水基型和自乳化型(也称预乳化型)两种。 水基型以水为溶剂和渗透剂,自乳化型所用渗透液中预先含有乳化剂成分。乳化剂含量多少影响检测灵敏度。两者都直接用水清洗。 后乳化型的渗透液中无乳化剂,因此在渗透后必须加一道乳化工序,即在工件表面施加乳化剂后才能用水清洗。 溶剂型则不用乳化剂,而是直接用溶剂清洗工件表面。; 上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其适用范围如表所示; 荧光检测法所用渗透液中含有荧光物质,缺陷的观察采用紫外线光源(也称黑光灯),使渗入缺陷内的荧光物质激发出荧光,在暗室中观察。 着色渗透法所用渗透液中含有某些色泽鲜艳的染料,可在一般可见光条件下进行观察。 一般情况下,荧光检测的的灵敏度高于着色检测,这是因为人眼对黑色背衬中的亮点的分辨力高手对白色背衬中黑点的分辨率。 此外,人眼对于各种颜色的感觉以黄绿色最为敏感,因此,紫外线照射能发出黄绿色荧光的物质,最适用于荧光检测。 ; 从三种基本的渗透系统来看,应根据被检工件的表面状态、缺陷性质、受检时间与地点以及工件大小不同进行选择。 水洗型渗透系统检测效率高,但容易造成渗透液被过洗面,降低检测灵敏度度。 渗透液去除程度和速度取决于工艺条件,如喷嘴特性。水压、水温、水洗时间、工件表面状态以及所用渗透液本身的清洗性能等。; 后乳化型渗透系统可以防止缺陷中的渗透液被过洗,因此,检测灵敏度高。 多了一道乳化工序,在乳化工序牛最重要汤是必须轻制乳化时间,做到只使工件表面上的渗透液被乳化,而应防止缺陷内的渗透液被乳化。 后乳化型渗透系统虽然检测灵敏度比水洗型高,但它的检测效率比较低和成本比较高。 ; 溶剂清洗型渗透系统一般适用于大型工件的局部检测或场检测,它的操作工序与水洗型类似也要防止过度清洗掉缺陷中的渗透液。 选择渗透检测方法和类型的依据时,除了工件大小、形状以及被检工件的数量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灵敏度高低和费用大小。 一般来说,灵敏度愈高费用愈大。; 下面是前面提到的6种渗透检测系统按灵敏度和费用逐渐减小的排列顺序 A) 后乳化型荧光检测 B) 溶剂去除型荧光检测 C) 水洗型荧光检测 D) 后乳化型着色检测 E) 溶剂去除型着色检测 F) 水洗型着色检测; 后乳化型荧光渗透检测方法在所有渗透检测方法中灵敏度最高,这种方法能发现宽而浅的缺陷和紧密的裂纹。 渗透时间短,适合于工作量大的检测,缺点是增加乳化工序费用,以及需在黑光下检测。; 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方法除了多余渗透液是用溶剂去除外,其它均与后乳化方法类似。 这种方法特别推荐用于局部检测或用水不方便的地方。其检测灵敏度比水洗法高。 但由于施加溶剂要特别小心且需增加时间,常妨碍这种方法的应用。; 水洗型荧光渗透检测法在荧光方法中检测速度最快并且是可靠而相当经济。 它既适用于小件也适用于大件,并能很好地适用于粗糙的表面和难于检测的区域,如螺纹和键槽部位。 ; 由于它的检测灵敏度低于上面所述的两种方法,因此不能发现开口浅的缺陷,也难于发现非常紧密的裂纹。还存在除液时被过洗的危险。 当要求灵敏度高于水洗型着色检测,应采用后乳化型着色检测法。 但增加的乳化工序必然提高检测费用。着色渗透检测法不需要黑光灯。; 溶剂清洗型着色检测法具有独特的优点,所有必须的配料都是可携带的,使用场所不受限制,既可在生产车间使用又可在外场使用。 但是由于渗透剂去除问题,这种方法通常只限于作抽样检测或者限于在工件尺寸和检测场所不允许使用其它方法的情况下使用。 水洗型着色检测是所有渗透检测技术中速度最快和最简单的方法,但灵敏度最低。因此,当检测灵敏度要求不高时,这种方法最实用。;5-2-2 影响因素 渗透检测所能发现缺陷的能力,一方面取决于检测剂性能的优劣。 此外,也取决于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需要研究各工序的影响因素。;(1) 预清洗 如果不充分去除工件表面的污染,将可能漏检某些缺陷,这是因为 A) 渗透剂不能渗入缺陷中去 B) 渗透剂可能与缺陷中已有的污染起反应,使其失去发现缺陷的能力 C) 紧靠缺陷周围表面保留有足够的渗透剂,会遮盖真正的缺陷显示; 所有的涂层如漆层、镀层或喷涂层,必须在进行渗透检测前去除。 如果没有很

文档评论(0)

baa890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