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2013.05(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2013.05(含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2013.05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满分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扁舟(biǎn) 铁骑(jì) 环绕(rào) 物候(hòu) B、砧声(zhēn) 浣女(huàn) 秀颀(qí) 独酌(zhuó) C、危墙(qiáng)青冢(z?ng) 酩酊(tǐng) 征铎(duó) D、草菅人命(jiǎn) 香腮(sāi)平芜(wù) 渺邈(mi?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B、美轮美奂 锻练 遮蔽 萍水相逢 C、 沧海 膨涨 频临 逶迤 D、 婉啭 卓而不群 欢呼雀跃 俊逸 3. A. 对于学生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B. 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同学们互相鼓励,举案齐眉。在他的文章中说:“他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安慰和鼓励。” C. 李俊这次作文大奖赛获得了金奖,爷爷、奶奶都不停地夸奖他,只有爸爸说话时不赞一词。 D. 小村官之所以变成大硕鼠,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一是土皇帝土霸王思维,二是家族意识,三是监督部门尸位素餐。 A. 迈进新年,幸福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两会期间,求解幸福方程式,描绘幸福路线图,更为上上下下所关注。B. 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 C. 近年来,国内有的高校也受到奢侈风气的影响,大修豪华办公楼,某高校仅三层的餐厅,也安装了观光电梯,导致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和极其恶劣的影响。 D. 近年来,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我国目前高速铁路的建设技术已经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A.昨天,赵曼丽独自在操场一角哭泣,王婷婷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 B?. 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的子孙。 C?. 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房地产商——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查,眼下买房要慎重。 D.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扑,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于·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赴,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 “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6.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所以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B.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C.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