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
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一、诊断原则诊断骨质疏松以骨密度减少为基本依据,在鉴别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同时,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可参考病史、生化和骨折进行综合考虑。二、基本手段1、判断骨密度减少尽可能以骨矿含量和脊椎X线片相结合,本标准目前主要以DXA(双能X线吸收法)为手段制定,不排除多种方法的应用。2、尚无骨密度仪的单位,可以用X线片初步诊断骨质疏松,一般常用脊椎,也可以用股骨颈、跟骨、管状骨X线片。三、用骨矿含量诊断及分级标准(主要用于女性成人、男性参照执行)1、经讨论,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结合我国国情,以种族、性别、地区的峰值骨量(均值为M)为依据:M―1SD 正常M―1SD-2SD 骨量减少M-2SD 骨质疏松症(根据诊治的要求分为轻、中二级)M―2SD 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2、参考日本1996年改动版的标准,自己尚未作峰值骨密度调查,亦或自己作了一些调查,但SD不便应用时,可用骨量丢失百分率(%)诊断法。M―12% 正常 M―13%~24% 骨量减少 M―25% 骨质疏松症(根据诊治的要求分为轻、中二级)M―25% 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四、X片诊断要求1、照片质量:除跟骨仅照侧位片外,其他部位骨结构应照正位片。照片的清晰度、对比度、细致度较高,软组织、骨组织层次结构清楚。2、脊椎骨密度估计,建议用下列方法:I度纵向骨小梁明显;II度纵向骨小梁变稀疏;III度纵向骨小梁不明显;同等发生压缩骨折者,应测量模型指数。模型指数=(椎体前高―后高)/后高3、股骨颈可以用Singh指数法。在III度以下定为骨质疏松。4、跟骨Jharnaria分度法,在III度定为可疑,在III度以下定为骨质疏松。5、管状骨皮质指数法,常用在四肢长骨、第二掌骨及锁骨等部位,皮质指数=中点皮质厚度/该点骨横径;指数0.4为可疑,0.35诊断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病理:压缩性骨折一、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0P)的定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A systemic skeletal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low bone mass and microarchitectural deterioration of bone tissue,with a consequent increase in bone fragility and susceptibility to fracture)。对OP定义的理解和认识:①骨量减少:应包括骨矿物质和其基质等比例的减少。②骨微结构退变:由于骨组织吸收和形成失衡等原因所致,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破坏、变细和断裂。③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学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对载荷承受力降低而易于发生微细骨折或完全骨折。可悄然发生腰椎压迫性骨折,或在不大的外力下发生挠骨远端、股骨近端和肢骨上端骨折。二、用百分率法诊断骨质疏松的理由1、用SD表示的诊断标准适合于腰椎,判定腰椎以外的部位(如挠骨、第二掌骨、股骨颈、跟骨)需要变动。用%表示时,各部位标准一样。2、用百分率法表示比用SD表示容易理解,而且运用中简便。三、骨质疏松的分类:第一类原发性骨质疏松: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第二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A内分泌性疾病;B骨髓增生性疾病;C药物性骨量减少;D营养缺乏性疾病;E慢性疾病(明显的实质器官疾病,结缔组织疾病);F先天性疾病而废用性骨丢失而其他能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和因素。第三类特发性骨质疏松症:A青少年骨质疏松;B轻壮年成人骨质疏松症。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1、继发性骨质疏松症2、其他低骨量的疾病:a、各种骨软化症(钙与维生素D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等);b、原发性、继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c、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川、多发性骨髓瘤;e、脊椎血管瘤;f、化服性脊椎炎;g、其他。五、统一技术方法参加诊断标准研究骨密度调查的单位应统一技术方法:1.统一设计问卷和查体表2.精确度由拥有仪器的单位,每日晨作一次体模的BMD,连续5日求CV(变异系数)3.以统一的体模标定仪器的准确度,达不到者乘以一个系数校正。4.骨折阑值统一资料分析(各单位的片子集中使用后归还)。5.测量方法标准化和排除不利因素。1)下述情况之一者不参与测量骨密度:脊柱侧弯畸形者、驼背者、脊椎手术者、脊椎唇变增生者、脊椎外伤压迫者、全身实质器官明显疾病者(含内分泌疾病)。2)凡参与诊断标准测量骨密度者,应测量腰椎和股骨颈两个部位。测量股骨颈除按要求固定测量外,为保证股骨内旋15度,还应在该足外侧加沙袋压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