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电偶测温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
成 绩 教师签字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报 告
院(系) 材料学院 专业 材料物理 班级 0705
姓 名 童凌炜 学号 200767025 实验台号
实验时间 2008 年 11 月 15日,第12周,星期 六 第 7-8 节
实验名称 热电偶和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教师评语
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热电偶和热敏电阻测温原理;
学会测量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
学会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
实验原理和内容:
实验原理:
热点偶:两种不同的金属或合金构成的闭合回路(如图5-1所示)可以构成热电偶。如果两个接触点的温度t与t0不同,则可以产生热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之为热电效应。热电动势的大小与热电偶的大小,金属导线的长短及粗细无关,所以热电偶的温度原理是以它的热电动势与温差的单值关系为依据,在试验中我们使热电偶一个接触点的温度为室温,则单值关系可以化为:
试验中温度变化范围并不大,我们可以近似将其取为:
热电偶的定标:在本试验中我们用比较法对NKJ加热器中的热电偶的热电动势(用UJ-36a型电位差计进行测量)与工作端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进行定标。
热敏电阻的阻值:热敏电阻对温度非常敏感,所以可以用于温度传感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一个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热敏电阻,材料对应的系数为a0,b,其电阻可以表示为:
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定义,他表示了热敏阻值对温度变化率与阻值之比,我们可以得出:
其中ln a和b分别是该直线的截距和斜率,我们可以求出曲线,将其代回(3)中公式,即可得到曲线。
实验内容:
组装一台“热电偶温度计”,并定标;
测量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曲线。
主要仪器设备: UJ-36a型直流电位差计、NKJ智能温控辐射式加热器,数字万用表、热电偶探头、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探头、电源。
℃~80℃每隔2℃测量一组E、t数据;
测量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
将热敏电阻接到数字万用表电阻插口;
将热端探头插入NKJ智能温控辐射式加热器,从30℃~80℃每隔2℃测量一组R、t数据;
UJ-36a型直流电位差计使用方法:
调节检流计零点,吧倍率开关旋到“×0.2”,稍等片刻调节“调零”旋钮,使检流计指针指零;
将开关K扳向标准,通过Rp旋钮调节电流,使检流计指零;
未知电动势:将开关K扳向“未知”,调节滑线读数盘(0~10mV),使检流计指零,若不够用则调节步进读数盘(10~110mV),使检流计指零,则电动势为E=(步进读数+滑线读数)×0.2
注意:每次测量前要核对工作电流,重复调零。在调零过程中,应该将开关“K”进行短暂接触进行观察。
数据记录:
表1 热电偶温度计定标数据记录表
t(℃)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E(mV) t(℃) 50 52 54 56 58 60 62 64 66 68 E(mV) t(℃) 70 72 74 76 78 80 E(mV)
表2热敏电阻Rt-t数据记录表
t(℃)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R(Ω) t(℃) 50 52 54 56 58 60 62 64 66 68 R(Ω) t(℃) 70 72 74 76 78 80 R(Ω)
数据记录与处理:
热电偶定标对应数据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T/℃ 30.1 37.3 39.3 44.5 51.1 55.7 60.8 65.7 69.8 75 79.5 U1/mV 1.20 4.15 4.65 5.30 8.91 10.19 12.01 13.90 14.99 17.75 18.19 U1*0.2 0.24 0.83 0.93 1.06 1.782 2.038 2.402 2.78 2.998 3.55 3.638
热电偶定标曲线
经过Excel图表计算, 并进行线性回归
得到 热电偶电压关于温度的 关系方程为
可见, a=-1.8836 b=0.0706
热敏电阻实验数据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T/℃ 30.1 37.7 39.3 44.3 49.6 55.9 60.9 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