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逻辑_讲稿3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PA逻辑_讲稿3课件

第四章 或然性推理 或然性推理是指前提的真实性不能必然传递至结论的推理。这种推理对于扩展知识有重要价值。 一、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指根据观察中发现一类对象的个体具有某种属性,进而推断该类对象的全体都具有这一属性的推理;简言之,它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归纳推理有完全和不完全之分。完全归纳推理如能满足一定条件,其结论必然为真;作为或然性推理的形式之一是指不完全归纳推理。 由于得到结论的根据不同,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两种形式。; 1.简单枚举推理 简单枚举推理由前提得出结论的依据是:所有被观察对象都有某一属性而未见相反情况。 但未遇反例只是从个别对象的信息推出一般性结论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而简单枚举推理的结论是不甚可靠的。 2.简单枚举推理的评估 根据简单枚举推理的特点,对其评估的准则为: 第一,没有发现与推理结论相悖的反例; 第二,被观察对象的数量越大,则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第三,被观察对象个体间的差异越大,则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3.科学归纳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由前提得出结论的依据是:在未遇反例的基础上,进而考察某类对象为何具有某种属性的原因。 科学归纳推理的结论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因此较之简单枚举推理,它是更为可靠的。 4.科学归纳推理的评估 根据科学归纳推理的特点,对其评估的准则为: 第一,被考察对象越具有代表性,越能反映该类对象的全貌,则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第二,对被考察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原因探究越全面、科学,则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二、确认因果关系的推理 确认因果关系的推理就是根据现实世界中因果关系的特点,试探性推定对象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推理。 1.因果关系及其特点 因果关系是对象间相互联系的形式之一,是指不同对象间的引起和被引起关系。 因果关系的主要特点: ⑴时间上具有前后相继性; ⑵性质上是一种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⑶具有因果关系的对象具有共存性和共变性; ⑷原因与结果的对应是复杂多样性的; ⑸原因与结果的联结有直接和间接之分。; 2.因果推理的主要形式 ⑴求同法推理 根据某现象出现在若干不同场合,而其中只有一个情况是相同的,其他情况都不同,由此推断这个唯一共同情况是被观察现象的原因。简言之,求同法推理是一种“异中求同”的推理 根据求同法推理的特点,对其评估的准则为: 第一,除了已知的共同情况外,其他情况的差异越大,则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第二,在被观察现象出现的场合中,没有发现其他共同情况存在; 第三,在那些看似不同的情况中,不包含共同的因素。; ⑵求异法推理 根据某现象在一个场合出现,在另一场合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中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其他情况都相同,由此推断这个唯一差异情况是被观察现象的原因。求异法推理是一种“同中求异”的推理。 根据求异法推理的特点,对其评估的准则为: 第一,除已知的差异情况外,其他情况的相同程度越高,则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第二,在正反两个场合中,没有发现其他不同情况存在。; ⑷共变法推理 根据在其他情况没有发生变化的环境中,某一情况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相应程度的变化,由此推断前者是后者的原因或部分原因。 共变法推理不仅能对对象间的因果关系作定性的判断,而且还能作定量的分析。根据共变法推理的特点,运用共变法推理须注意两点: 第一,对象间的共变关系有确定的界限(度),超出这一界限,则原有的因果关系可能不复存在; 第二,对象间的共变关系有两个向度:同向共变和异向共变。; 三、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另一个(些)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 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因为不同对象之间既有相同、相似的一面,也存在区别和差异。 根据类比推理的特点,对它的评估准则为: 第一,被类比对象间相似属性越多,则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第二,已知相似属性与欲推出属性间的相关性越高,则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第三,类比对象之间的相关性、可比性越高,则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文档评论(0)

dmdt5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