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班雅明看庶民历史-DigitalCommons@LingnanUniversity
Cultural Studies@Lingnan 文化研究文化研究@嶺南嶺南
Volume 32 第三十二期 (2012) : 班雅明的歷史
Article 2
革命
12-2012
從班雅明看庶民歷史
Xinting LU
Follow th s and additional works at : .hk/mcsln
Part of the Critical and Cultural Studies Commons
Recommended Citation
陸欣庭 (2012) 。從班雅明看庶民歷史。文化研究@嶺南,32 。檢自:.hk/mcsln/vol32/ ss1/2/ 。
Th s 專題文章 Feature s brought to you for free and open access by the Department of Cultural Studies at D gital Commons @ Lingnan University. It
has been accepted for inclusion in Cultural Studies@Lingnan 文化研究@嶺南 by an author zed admin strator of D gital Commons @ Lingnan
University.
從班雅明看庶民歷史
陸欣庭
前言
翻查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的網頁資料,其中簡略地交待了公共租住房屋(下
簡稱公屋)發展的歷史 。內容大致為:「一九五三年,石硤尾寮屋區在聖誕夜發
生致命火災,多個木屋區被燒毁,超過五萬名居民無家可歸。香港當時仍屬英國
管治,政府在災場附近興建兩層高平房,並興建首個徙置大廈 ,以安置受火災影
響的數萬名災民。由那時開始,政府展開了一個有系統的徙置計劃。一九五七年,
北角邨落成;一九六一年,政府推出『政府廉租屋計劃』,提供較徙置屋邨質量
更佳的租住房屋。根據一九六五年政府的統計數字,當時公共屋邨住戶人口達一
百萬人。及後其他公共屋邨相繼落成,至一九七六年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
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屋租戶成為業主,市民於是開始有機會以相對
廉價的價錢擁有自己的私人居所……」1
對於政府而言,公屋的發展可能只是過去眾多政策之中的其中一項,所以認為用
小量文字和幾張圖片便能夠將其歷史過程完整交待。在大歷史(官方歷史)的洪
流下,庶民的日常生活經歷和經驗就好像是洪流中的小沙石,非常渺小,根本不
值一提。然而,對於那些曾經受政府各大小政策所影響的市民(不論是受惠者或
受害者),他們各有著他們不同的故事,社會上有多少人關注到他們?在大歷史
的論述下,個人的小歷史 (庶民歷史)顯得微不足道,但若以個人作為一個活生
生的主體來說,卻是影響深遠 。
1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的網頁,公屋發展歷程 :
.hk/tc/about-us/public-housing-heritage/public-housing-development/index.html
1
本文將以個人真實故事出發,透過描述小歷史,引申出大歷史上一些失落的希望
和未兌現的承諾,繼而探討氣味於小歷史回憶的重要性,並嘗試以班雅明對大歷
史的一些想法運用到小歷史的領域上,繼而提出一些個人想法,以及嘗試延伸班
氏的觀點。
北角邨和我的小歷史
從出生開始我便住在北角邨。我們的單位是由外公跟五舅父一起申請的,單位面
積約二百餘尺。單位的大門是一道半透明玻璃門,而門的夾層間嵌著鐵絲網。由
於玻璃大們表面作凹凸不平滑的設計,故在屋外是不能清楚地看到屋內的東西,
但仍可隱約看到部分較大型的傢俬和擺設。家裏沒有玄關位置,與大門連接的就
是一個長方型客飯廳,廳中央放著一張正方形的摺合式桌子,其旁邊放了幾張摺
合式椅子。而房間則正對著大門 ,剛足夠放一張雙層床 ,以及兩個中小型衣櫃 。
房間的盡頭有一個小小的露台,光線充足,是晾衣服的絕佳地方。因為大厦之間
距離寛闊,在夏天和秋天也可說是清風不絕。那時大約十歲的我,總喜歡站在露
台,猛地伸長脖子來看邨內的公園,更可勉強地看到我當時就讀小學的操場。在
摺合式桌子的旁邊的是一條走廊 ,通往廚房和洗手間。廳另一端有個小空間,與
房間只有一牆之隔 ,我們稱這空間為 「埋便」,那裏放了一張雙層床、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