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趣事
哲学故事1:该不该付学费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哥拉(Protagoras,约前481—约前411),古希腊智者派哲学家。主要著作有:《论国家》、《论真理》、《论神》等。收爱瓦特尔做弟子。二人订下合同,第一期学费入学时交,第二期学费在爱瓦特尔当上律师后第一次出庭胜诉时交。
爱瓦特尔学成后早把合同忘在脑后,由于种种原因他一直未出庭作辩护律师。普罗泰哥拉决定起诉他的学生,并对爱瓦特尔讲:如果你在此案中胜诉,你就应按合同交付学费;如果你败诉,就必须按法院判决付给我学费。总之无论胜诉还是败诉,你都要付给我学费。
爱瓦特尔稍加思索后回答道:老师您错了,这场官司无论胜负我都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胜诉,根据法庭判决我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败诉,那么根据合同我第一次出庭胜诉才付学费,我也不必交付学费呀!
哲学故事2: 治国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方,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哲学故事3:求知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
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哲学故事4:暗示的力量——主观对客观的反作用
你的意识,是你潜意识的“守门人”,它主要防止潜意识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你现在也知道了心理的一个基本规律:潜意识服从于暗示,它不做任何对比和判断,自己没有主张,而这些都是意识干的事。潜意识只做出反应,对任何暗示一律平等。?
假定你在上船时见到一位看起来很胆怯的乘客,然后你就上去向他说:“你看起来气色不好,脸色发白,我担心你可能要晕船,让我来帮你去客舱。” 这位乘客听到你所讲的话,使他原本的担心更加重了;一想到晕船就使他脸色发白,他就不得不接受你的帮助了。这就是消极暗示起到了作用。 但如果你见到一个健壮的船员也走上前去对他说:“噢,亲爱的兄弟,你看上去一定病得不轻,难道你不觉得吗?我看你肯定会晕船的。” 他要么笑你在开玩笑,要么会显得有点生气。你的暗示在他身上没有起任何作用,因为在他心里,他具有对晕船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会使他非常自信,毫无担忧。 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暗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因为他们潜意识中的意志和信仰不同,字典中对暗示或建议一词的解释是:劝服人心,去采取行动。但建议不能违背人的意愿,强加于人。 换句话说,你的意识有权拒绝接受任何建议或暗示。 在这个例子中,船员不怕晕船,他对晕船有免疫力,消极的暗示无法引发他对晕船的恐惧。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各种恐惧和担忧、不同的信仰、各种想法或假设,它们支配着我们的生活。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怕晕船,那么你的建议会起作用。
哲学故事5:大师最后的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10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10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的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掉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若干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试想那些学生们的人生如果缺了这最后一课,即使学富五车又有多少意义。
哲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