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之状语后置课件
文言句式复习之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1)格式:动十以十宾 ①饰以篆(zhuàn)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译文:“把箭还给先王,把成功的消息禀告(先王)”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译文:“请出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 ”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 ⑥覆之以掌 (《促织》) 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 小结:介词结构“以……”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 。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 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 ②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 ④生乎吾前 (《师说》) 译文:“生在我的前面” ⑤风乎舞雩 (《四子侍坐》) 译文:“在舞雩(yú )台上吹风”(舞雩:鲁国求雨的坛 ) 小结:1、介词结构“于……” 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的。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小结2、介词结构“乎……” 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也不多见) 。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格式:形十于十宾 ①长于臣(《鸿门宴》) 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 状语后置句小结 (1)格式:动十以十宾 (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 (3)格式:形十于十宾 按现代汉语的规律,调整下面各句的语序: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常向有书(富贵)人家借书 。 2.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操蛇之神:山神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4.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多务推辞 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于帝告之 于星火急 蒙以军中多务辞 文言句式复习之 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百姓说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 注意 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 秋以为期。 《卫风·氓》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介宾短语后置 :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词结构。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通常出现“于”都是介宾短语后置,当然这是通常,有1、2种情况不是,不过不用考虑。从现代汉语的角度说,古代汉语介宾短语的这种位置,就叫做介宾短语后置。 例如: 1.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2.贤于弟子。 (《师说》) 3.学于余。(《师说》) 翻译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 * 专焕定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