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体验式教育的作用 .docVIP

探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体验式教育的作用 .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体验式教育的作用 .doc

  探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体验式教育的作用----研究生教育论文 --第一章绪论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2000年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来指导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部分难题:在教育理念上比较传统,受教育者仍然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方式方法上针对性不够,不能完全满足受教育者的要求。事实上,研究生群体不同于本科生,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己基本定型,但是个体情况却千差万别,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少“高”、“远”、“空”的理论灌输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扩展研究视闽,切实从“低”、“近”、“实”的生活实践领域着手,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入鲜活的个体。“体验”作为生命的直接存在方式,始终伴随着个体,作为以“体验”为核心的“体验式教育”,主要是通过有目标的活动来丰富受教育者的“体验”,并引导受教育者对“体验”过程进行反思,进而形成个体独特、有价值的认识。体验式教育是人解放自我的有效方式,对于个体在建构知识上奠定基础,同时对个体的良性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20世纪90年代,体验式教育传入中国,在中国的企业界较多被运用,而在高校中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尝试并不普遍,如何运用体验式教育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有待于开发的领域。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在西方,最早对体验的论述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智者,他们都提出了丰富的关于人的学说。苏格拉底把教师的角色看作助产师:即教师仅仅协助引产一下而己。1787年,德国的伊曼努尔一康德指出人的学说中,理性和经验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938年,美国的约翰一杜威著有《经历与学历》(ExperienceEducation,提出在“做中学”;大卫一库伯著有《体验学习》(Experiencial .51lunwen.yanjiusheng/Learning,提出了完整的体验式学习理论,构建了“体验学习圈”模型;二战期间,英国的汉斯一阿伯德建立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进行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现今,美国高校很注重将思想教育与管理、服务结合起来,不断推行体验教育的理念;日本注重道德能力的实践,强调“心灵教育”和“感性教育”的结合,从而践行着体验式教育。 从国外研究现状看来,无论是在理论上的探索,还是具体高校在施教过程中对体验教育的运用,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相对于国内而言更为成熟,这就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参考案例。但是如何结合中国高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二)国内研究综述 在我国古代,最早的实践学说于《尚书一说命》中的“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也不乏对实践教育的论述:如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等;荀子提出“知之不若行之”的教育理念,提出在应该坚持道德上的一致性,“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明末清初时,王夫之提出了朴素的唯物观点,提出了“行先知后”、“知行始终不相离”、“知行相资以为用”的唯物主义知行观,既强调实践,又重视理论的指导。 到近代,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将生活和社会当作学校和课堂,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主张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近代教育学家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指出“不但要在做中学,还要在做中教,不但要在做中教与学,还要在做中争取进步”,强调要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去学习。“活教材”并不是否定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结合。 20世纪80年代,朱小蔓专攻道德哲学,学成归国后,致力于“情感教育”的研究,先后发表专著和论文《情感发展与教育》、《情感教育论纲》、《道德情感教育初论》、《情感教育与人的情感性因素》,强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开展道德教育。刘惊铎在此基础上,发表了《道德体验论》,明确提出了“道德体验”的概念,其后相继发表了《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道德体验论》,提出构建道德体验的教育模式,改变当前道德教育效率低下的状况。辛继湘著有《体验教学研究》,提倡将人的生命发展作为最终教育目标的教学方式。 从国内研究现状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体验思想的研究很少,研究集中于“德育”,与德育不尽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对不同行业、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的社会性教育。不仅如此,当前的体验式教育,针对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