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为贵(经典教案)课件
民为贵
;导语:
魏征形象地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句话道出君与民的关系。可见,“以民为本”是何等重要。历史不止一次证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这条朴素的真理,在25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就已专门做了深刻而精彩的论述。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诸子散文,走进第三课《民为贵》。 ;社稷(jì) 粢盛( zī)( chéng)
汤放桀(jié ) 伐纣(zhòu ) 弑君(shì)
走圹( kuàng) 獭(t? ) 驱爵( què)
鹯(zhān ) 三年之艾(ài ) 淑( shū)
胥( xū) 溺( nì) 谆谆( zhūn)
践(jiàn ) 暴之于民(pù)
朝觐(cháo )(jìn ) 讼狱(sòng )
讴歌(ōu) 篡(cuàn ) 荐(jiàn ) ;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第一部分:
1、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帝王都要祭祀社稷,以后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
2、是故:因此。
3、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粢盛: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4、祭祀以时:介宾结构后置句,“以时”,按时,译为“按时祭祀”。;文本感知;
这一段是孟子民本思想最为典型,最为明确的体现,“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们所引用。有必要提出的是,“民”是一个集合概念,“民”作为一个集合的整体是贵的,重于国君的,但“民”当中的每一个个体,普普通通的一介小民又怎么样呢?孟子这里没有说,也就很难说了。不过,就我们的了解来看,个体的小民是不可能与国君的重要性相抗衡的。
;齐宣王问曰;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第二部分
1、汤放桀:放,流放
2、有诸:诸,兼词,相当于“之乎”,有这回事吗。
3、于传有之:传,指传记
4、残贼之人谓之一夫: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齐宣王之问实为咄咄逼人,因为在儒家思想里中,君臣父子秩序是不可以被侵犯的(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而孟子首先做一个界定:贼害仁和义的人叫做一夫(独夫),而诛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独夫的行为不存在弑君的问题,即贼害仁义,丧失民心就可杀,与“民为贵”思想息息相通。;文本感知;赏析第三则;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 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 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认为怎样才可“得天下”?怎么会“失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2)一个是民心问题,一个是仁政问题。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民心问题反映的是民本主义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当然,还没有上升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的高度。 仁政得民心,不仁则失民心。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坏人在无意中帮助了好人,恶成了促进历史前进的动力。这里面所蕴含的,正是善与恶的历史辩证法。 ; (3)小而言之,就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商家与商家之间,也同样存在着这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现象。比如说人才“跳槽”,往往是由于原单位的领导人失去了人才的信赖之心而发生,这等于是这个单位的领导人主动把自己的人才驱赶到另外的单位去。又比如说商家竞争,如果哪一个商家销售假冒伪劣品,抬高物价,服务态度又恶劣的话,等于是把顾客驱赶到别的商家去,无意之中帮了自己竞争对手的忙。 这里的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只不过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往往不知不觉地做了这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蠢事还没有意识到罢了。如此说来,倒是有必要反省反省,看看我们自己是否做了那“为渊驱鱼”的水獭或是“为丛驱雀”的鹞鹰。当然是但愿没有的好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