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1经济 第1单元第3课多彩消费
;第
三
课;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①当前收入的影响: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 __。
②未来收入的影响:未来收入预期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③收入差距的影响: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 __。
(2)物价总体水平: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 __ 。
①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 __,会 __对商品的消费量。
②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 __,会 __对商品的消费量。
3. 主观因素:消费心理与消费观念。
;二、 消费类型
1. 按交易方式分: __消费、贷款消费、 __消费。
2. 按消费对象分: __消费和 __消费。
3. 按照消费目的分: __消费、 __消费和 __消费。
;三、 消费结构
1. 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 变化规律: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 衡量标准:恩格尔系数
(1)含义: __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2)意义: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 __,消费结构 __。 ;四、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1.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 __心理引发的消费。
3. __心理引发的消费。
4. __心理主导的消费。
五、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 __,适度消费。
2. __,理性消费。
3. __,绿色消费。
4. __,艰苦奋斗。
;生活探究;探究3: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全国大中城市楼市降温,二手房价格随之下降。刚参加工作不久,在职读研的小李贷款购买了一套七十平方的住房。从消费类型及消费心理角度,分析小李的消费行为。
提示:从消费类型看,小李购房属于贷款消费、有形商品消费、生存资料消费;在职读研属于发展资料消费。从消费心理角度分析,小李属于求实心理。
探究4: 降低碳强度、降低能源强度、发展非石化能源是“十二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这符合正确消费观的何种理念?
提示: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二、 正确认识和区分各种消费类型;1. 贷款消???以信用为基础。社会信用制度制约着贷款消费的发展。
2. 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和大额服务,因为这些消费超出了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
3. 贷款消费适合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人。
4. 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贷款消费,并不是超前消费,而是一种适度消费。;5. 贷款消费有利于个人提高消费水平,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有利于贷款机构获得利润,提高经济效益;在需求不足时,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特别提醒:注意区分贷款消费与超前消费,不能将贷款消费等同于超前消费
;命题探究;思路分析:本题考查消费类型中的贷款消费。解答本题应在正确认识消费贷款的基础上,针对题干设问的要求,由题干的果去寻找选项的因。消费贷款,使因无力支付而无法消费的行为得以实现,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但无助于缓解社会贫富差距,贷款是需还本付息的,故不能减轻社会不平等程度,贷款收入不能看作人们的预期收入,另外,个人消费贷款能否促进宏观经济稳定需视经济情况而定,故A、B、D均不能选,应选C项。;命题角度;例2.(2010?上海高考)读图并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思路分析:第(1)问考查居民消费的知识,属于图表说明题型,考查考生描述事物的能力,回答本题应对三种家电的曲线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找出其变化趋势。根据图表可知,三种家电的具体变化趋势是不同的,在组织答案时应分别作具体说明。第(2)问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回答本题时应透过材料明确图1和图2之间是因果关系。分析材料可看出,图1反映居民消费状况,图2反映居民收入情况,综合图1和图2说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提高。组织本题答案,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一步从消费类型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分析说明即可。第(3)问考查消费的变化趋势,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从“呈增长趋势”分析,也可从“呈下降趋势”分析,只要陈述理由合理即可。但所陈述理由应围绕收入水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