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传热学课件第4章1.ppt

  1. 1、本文档共1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工大传热学课件第4章1

作业: P224,复习题:4,5 细微尺度通道内流动与传热及纳米流动传热特点 1、过程中的控制力会发生变化; 2、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更为突出; 3、通道固壁的导热影响更为明显; 4、可压缩性会产生重要影响; 5、气体稀薄性的影响必须考虑。 Zhukauskas关联式 表6-7,表6-8,表6-9(P260) 三、混合对流简介 1、定义 射流冲击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一、应用背景 例 在一次对流实验中,10℃的水以1.6m/s的流速流入内径为28mm、外径为31mm、长为1.5m的管子,管子外表面均匀缠绕着电阻带作为加热器,其外还包有绝热层,加热功率为42.05W,通过外壁绝热层的散热损失为2%.试确定(1)管子出口处的平均水温;(2)管子外表面的平均壁温。管材的λ=18W/(m.K) 。 例1 温度为27oC的空气以2m/s的速度垂直掠过直径为50mm的圆管,管壁温度保持77oC,求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若采用丘吉尔和伯恩斯坦提出的关联式 例2 叉排管束s1=s2=19mm,平均温度为20oC的空气流过,管外径d=6.33mm,壁面温度tw=90oC的6排管束,管束横向上有25根管。空气进入管束前迎面风速等于4.5m/s。求单位长度换热量。 例3 室温为10oC的大房间中有一直径为15cm的烟囱,其竖直部分高1.5m,水平部分长15m。求烟囱平均壁温为110oC时每小时的对流散热量。 (3)考虑辐射换热 3、改变流体物性 利用添加剂 (1)机械搅拌; 4、外力强化方法 (2)机械振动; (3)静电场。 2、计算 燃气轮机、板冷却、有机玻璃制品、消防等 二、单个圆喷嘴射流的流场结构及局部换热强度的分布特点 H r/D r/D r/D 三、单个圆喷嘴射流平均传热特性的实验关联式 注意: 1、定性温度(tw+t∞)/2; 2、适用范围: 四、单个狭缝喷嘴射流平均传热特性的实验关联式 注意: 1、定性温度(tw+t∞)/2,特征长度2b; 2、适用范围: 假设出口水平均温度为20℃,水的物性: 10℃,水的物性: 水的质量流量 P≈P放,t2=20oC 定性温度 物性参数: oC oC 外掠单管定性温度 物性参数: 由表6-5,可得:C=0.193,n=0.618 外掠管束定性温度 物性参数: 空气在管间的最高风速 第三版(P190) 思考题:7,13,17 习 题:5-24,5-25,5-28,5-37 第四版(P286) 复习题: 6、10 习 题: 6-7、6-8、6-11、6-20 作业: 一、横掠平板 §4.9 外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 外部流动:换热壁面上的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能自由发展,不会受到邻近壁面存在的限制。 局部换热 平均换热 层: 湍: 层+湍: 边界条件:恒定壁温 层流 湍流 恒壁温 边界条件的影响 恒热流 恒壁温 恒热流 可以看出:湍流换热时表面传热系数对边界条件的敏感程度远远低于层流。 二、横掠单管 1、流动具有边界层特征,还会发生绕流脱体。 二、横掠单管 1、流动具有边界层特征,还会发生绕流脱体。 脱体位置取决于Re数 边界层的成长和脱体决定了外掠圆管换热的特征。 2.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问题:内部均匀加热的圆柱放在空气中吹风冷却,圆柱表面何处温度最高? 温度最高点 湍流: 层流: 虽然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变化比较复杂,但从平均表面换热系数看,渐变规律性很明显。 3.平均换热 注意: 4、几何形状 1、C、n 三、横掠管束 1、 3、管排修正数 还有排列方式和间距。 注意: 2、适用范围 注意: 1、几何特征; 2、特征数的选择; 3、关联式的选取; 4、修正系数的选取。 四、横掠管束应用 应用:叶片尾缘(扰流柱排) 换热器、锅炉、暖风器等 例:热线风速仪 专题讨论: 强化对流换热的原理 强化对流换热的途径 1、改变流体的流动状态(边界层状态) 2、改变换热表面的几何状况 (1)提高流速 (会造成阻力的增加) (2)插入物体 (层流为主) 产生二次流:增大湍流度、边界层减薄、临界雷诺数降低; 肋片:效果有限 (1)表面粗糙化; (2)改变特征尺寸(椭圆管,扁管); (3)表面肋化; 3、改变流体物性 利用添加剂 (1)机械搅拌; 4、外力强化方法 (2)机械振动; (3)静电场。 产生自然对流的条件: 1、重力场 2、质量 3、可膨胀 4、有温差 自然对流:不依靠泵或风机等外力推动,由流体自身温度场的不均匀所引起的流动。 一般地,不均匀温度场仅发生在靠近换热壁面的薄层之内。 §4.10 自然对流换热 一、换热机理 例如:竖壁加热 ★自然对流亦有层流和湍流之分。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