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生物制药4-6章.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顾生物制药4-6章

第四章 复习;抗体分子的结构—CDR区;改造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目的:;改造后的单抗的类型和特性;;;;4.3.4双功能抗体;;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诊断血清诊断方法;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是将细菌或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结合产生的细菌凝集或红细胞凝集现象。 (1)玻片法(同种红细胞凝集反应) 如检查血型的血细胞凝集现象 (2)试管法 如诊断伤寒病的肥达氏反应(Widal reaction) ;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反向被动血凝诊断试剂;;3、妊娠诊断试剂;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 ????是用可溶性抗原包被在一种与免疫无关的,具一定大小的不溶性颗粒(即载体颗粒,如:乳胶颗粒或红细胞)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作用,在有适宜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结合产生的凝集现象。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预先混合,充分作用后,再加入相应致敏颗粒,此时因抗体已被可溶性抗原结合,不再能与致敏颗粒表面相应抗原结合,故不能出现致敏颗粒被动凝集的现象。 ;;4、抗ABO血型系统血清;人血型的常规ABO分型;毒素的来源; 这些毒素的特点:在进入胞浆后,能使蛋白质生物合成停止,从而使细胞死亡。 它们都是高效的细胞毒剂,理论上只要1、2个毒蛋白A链分子进入胞浆,即可杀死一个细胞,因此它们是“生物导弹”相当理想的 “弹头”。;植物毒素A 链能催化真核细胞核糖体60S 亚基的失活,使核糖体失去与肽链延伸因子2 (EF-2)结合的能力,从而使蛋白质生物合成停止。 植物毒素B链能与细胞表面多糖的半乳糖残基结合,并插入细胞膜,形成孔道,帮助A 链进入胞浆。 毒素 A、B链之间由二硫键相连。 当毒素与细胞表面结合后,细胞膜内凹,形成吞噬泡,然后经高尔基体,转到溶酶体 中。在这过程 中,一部份毒素A链可能在B链帮助下,穿过膜进入胞浆,使蛋白质合成停止,其他毒素分子可能为溶酶体内的水解酶降解。;第五章 复习;5.2.1动物细胞的形态;5.5.1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方法;5.5.2动物细胞培养的操作方式;1、分批式操作;3 连续式操作;4、灌流式操作;5.6.1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的类型及其基本结构;ATryn(α-antithrombin)-首个转基因动物生产的药物获准上市;第六章 复习; 6.2.3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分类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它们都包含一个四元内酰胺环。这是在当前通受重视的一类抗生素。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等。;(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如红霉素、麦迪加霉素。 (4)四环类抗生素 如四环素、土霉素等。 (5)多肽类抗生素 如多粘菌素、杆菌肽等。它们多由细菌、特别是由产孢子的杆菌产生,; 6.2.4根据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分类 (1)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 (2)影响细胞膜功能的抗生素 如多烯类抗生素。 (3)抑制病原菌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 如四环素。 (4)抑制核酸合成的抗生素 如丝裂霉素C。 (5)抑制生物能作用的抗生素 如抑制电子转移的抗霉素(antimycinl)。 ;②提取精制:将青霉素发酵液冷却,过滤。 滤液在pH2~2.5的条件下,于萃取机内用醋酸丁酯进行多级逆流萃取,得到丁酯萃取液,转入pH7.0~7.2的缓冲液中,然后再转入丁酯中, 将此丁酯萃取液经活性炭脱色,加入成盐剂,经共沸蒸馏即可得青霉素G钾盐。 青霉素G钠盐是将青霉素G钾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钠型)而制得。;6.4青霉素生产工艺简述;苯氧甲基青霉素 ;采用植物油消沫仍旧是个好方法,一方面作为消沫剂,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碳源作用,但现在已普遍采用合成消沫剂(如聚酯、聚醇类消沫剂)代替豆油。;6.4.3生产 6.4.3.1种子制备 种子制备是指孢子接入种子罐后,在罐中繁殖成大量菌丝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孢子发芽、繁殖和获得足够数量的菌丝,以便接种到发酵罐当中去。;6.4.3.2发酵过程控制 接种量一般为5~20%。 1、碳源控制: 乳糖是青霉素生物合成的最好碳源,葡萄糖也是比较好的碳源,但必须控制其加入的浓度,因为葡萄糖易被菌体氧化并产生抑制抗生素合成酶形成的物质,从而影响青霉素的合成,所以可以采用连续添加葡萄糖的方法代替乳糖。 苯乙酸或其衍生物苯乙酰胺等均可作为青霉素G的侧链前体。;前体用量大于0.1%时,青霉素的生物合成均下降。所以一般发酵液中前体浓度以始终维持在0.1%为宜。 年幼的菌丝不氧化前体,而仅利用它来构成青霉素分子。随着菌龄的增大,氧化能力逐渐增加。 ;3、温度控制:青霉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0℃,而分泌青霉素的适宜温度是20℃左右,因此生产上采用变温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