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庭的历史
汲氏家族的知识
汲姓
拼音:jí xìng
1 HYPERLINK /MyLemmaShow.aspx?lid=70619 \l 1#1 汲姓溯源
2 HYPERLINK /MyLemmaShow.aspx?lid=70619 \l 2#2 迁徙分布
3 HYPERLINK /MyLemmaShow.aspx?lid=70619 \l 3#3 郡望堂号
3.1 HYPERLINK /MyLemmaShow.aspx?lid=70619 \l 4#4 郡望
3.2 HYPERLINK /MyLemmaShow.aspx?lid=70619 \l 5#5 堂号
4 HYPERLINK /MyLemmaShow.aspx?lid=70619 \l 6#6 汲姓家谱文献
5 HYPERLINK /MyLemmaShow.aspx?lid=70619 \l 7#7 汲姓字辈排行
6 HYPERLINK /MyLemmaShow.aspx?lid=70619 \l 8#8 汲姓楹联典故
7 HYPERLINK /MyLemmaShow.aspx?lid=70619 \l 9#9 汲姓名人
7.1 HYPERLINK /MyLemmaShow.aspx?lid=70619 \l 10#10 汲姓历史名人
7.2 HYPERLINK /MyLemmaShow.aspx?lid=70619 \l 11#11 汲姓近现代名人
汲姓,在《 HYPERLINK /MyLemmaInter.aspx?title=%e7%99%be%e5%ae%b6%e5%a7%93 百家姓》中排第213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名以外。汲姓溯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后康叔后代卫宣公之太子的封地,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中的记载:“汲氏,卫宣公太子之后居汲。因以为氏。”
?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宣公支孙受封于汲,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的记载:“齐宣公裔孙受封于汲,后代子孙以邑为姓。”
春秋晚期的周简王姬夷十八年(公元前554年),晋平公姬彪、卫殇公姬秋联合两国之军进攻齐国,反被齐灵公姜环指挥齐国军队击败,齐军甚至一直攻破卫国重镇高唐,卫殇公赶紧求和、割地赔偿,方了此事。晋平公孤掌难鸣,也退军回国。乘此大胜,齐灵公夺占了卫国肥沃的汲河流域的一部分地区(今山东菏泽),并将齐宣公姜积的支孙封于斯地。
汲河,亦称清河、汲堂河,就是古菏水,因此称其为汲君,汲邑成为了齐国的一个邑地。
在汲君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称汲氏,是为清河汲氏一族。
?
第三个渊源:源于职业,出自两周时期工匠汲人,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
汲人,亦称伋人,就是引工,不是打水的内侍,而是专职负责进行书简汲版的工匠。
?
第四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斗克黄,属于避难制邑改姓为氏。
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楚大夫箴尹斗克黄之后,子孙以官为氏。”
HYPERLINK javascript:locationEdit(70619,2)
迁徙分布
?
汲氏或是典型的汉族姓氏,其他少数民族中没有汲氏族人分布,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
汲氏族人早期主要在河南、山东一带,并以此为中心逐渐向周围地区迁徙。
唐、宋时期因战争、仕宦等原因,汲氏族人有迁居江南及东北等地者。
如今在山东省的昌邑市、临沂市莒南县、青州市、济南市,天津市,北京市,吉林省的吉林市、白山市,辽宁省的沈阳市、盘锦市、台安县,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双鸭山市,安徽省的巢湖市和县、芜湖市、蚌埠市怀远县,河南省的濮阳市范县,山西省的太原市,台湾省的台中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汲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濮阳郡:濮阳古为帝丘;春秋时期卫国轩都,因地在濮水之北,故名,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古黄河南岸。秦、汉之际为濮阳县,属东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汉、魏时期为东郡治所。晋朝时期改东郡置国,西晋末期改郡,并分济阴郡之一部分给濮阳郡,治所均在古濮阳。北魏时期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北)。隋朝时期改为濮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渭县、濮阳市、范县、山东省濮州县、郭城县一带地区。唐朝时期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后梁、后晋夹河苦战,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就在黄河边上。濮阳一带是黄河河道变动频繁之处,宋、金之际,黄河主流南趋,濮阳便远离黄河。
清河郡:西周至春秋中期以前先为卫国之邑,后为齐国所占,成为齐国邑地,位于山东菏泽汲堂河一带,因水草清茂,古代齐国人称其为清河。西汉高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