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常型牛皮癣和加重时间
HYPERLINK javascript:; \o 点击查看‘科普文章’
什么叫寻常型银屑病?
银屑病中最为常见的一型,基本损害是丘疹、斑块,银白色容易刮掉的鳞屑。多在春季加重。
又????称
白疕,牛皮癣,松皮癣
英文名称
psoriasisvulgaris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常见发病部位
头皮、四肢伸侧
常见症状
白色鳞屑,发亮薄膜,点状出血
病因
寻常型 HYPERLINK /subview/1011/1011.htm \t _blank 银屑病病因尚未明了,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
2.免疫因素
近年来多已认为 HYPERLINK /subview/1011/1011.htm \t _blank 银屑病是免疫或炎症介导的疾病。
3.感染因素
研究证实 HYPERLINK /subview/53985/53985.htm \t _blank 链球菌感染、金黄色 HYPERLINK /subview/2716/2716.htm \t _blank 葡萄球菌感染、真菌感染与 HYPERLINK /subview/1011/1011.htm \t _blank 银屑病的发病有关,病毒感染与 HYPERLINK /subview/1011/1011.htm \t _blank 银屑病发病是否相关尚未明确。
4.内分泌因素
HYPERLINK /subview/33344/9897377.htm \t _blank 妊娠可使皮损消失或减轻,也可使皮损加重。 HYPERLINK /subview/1392298/1392298.htm \t _blank 甲状腺疾病、 HYPERLINK /subview/923/923.htm \t _blank 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对该病的影响不明显。
5.精神因素
患者可以出现神经精神改变,且这些改变可以加重已有皮损。
6.生活习惯、药物因素、环境因素
研究发现受潮、感染、饮酒、服药及精神紧张是诱发 HYPERLINK /subview/1011/1011.htm \t _blank 银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药物有β1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锂盐、抗疟药、四环素、钙通道阻滞剂、二甲双胍、干扰素α等。环境因素与发病年龄有关,且季节、气候在银屑病的发病和复发方面有影响。
临床表现
1.皮疹特点
初起为炎性红色丘疹,约粟粒至绿豆大小,以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为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灰白色或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逐渐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则出现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白色鳞屑、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是诊断银屑病的重要特征,称为三联征。皮损形态: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环状、带状、泛发性、 HYPERLINK /subview/32367/32367.htm \t _blank 脂溢性皮炎样、 HYPERLINK /subview/1001/1001.htm \t _blank 湿疹样、蛎壳状、 HYPERLINK /subview/184863/184863.htm \t _blank 扁平苔藓样、慢性肥厚性、 HYPERLINK /subview/52733/52733.htm \t _blank 疣状等。
2.好发部位
头皮、四肢伸侧多见,对称分布;指(趾)甲和黏膜亦可被侵,少数可见于腋窝及腹股沟等皱襞部,掌跖很少发生。
3.病程
慢 HYPERLINK /subview/14516/14516.htm \t _blank 性病程,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为冬重夏轻,少数患者夏重冬轻。病程一般分三期:①进行期?新皮疹不断出现,旧皮疹不断扩大,鳞屑厚,炎症明显,痒感显著,皮肤敏感性增高,可出现同形反应;②静止期?无新疹,旧疹不退;③退行期?炎症消退,鳞屑减少,皮疹缩小变平,周围出现浅色晕,最后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或沉着。
诊断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皮疹特点及好发部位、发病与季节的关系等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 HYPERLINK /subview/32367/32367.htm \t _blank 脂溢性皮炎、 HYPERLINK /subview/133622/133622.htm \t _blank 玫瑰糠疹、 HYPERLINK /subview/184863/184863.htm \t _blank 扁平苔藓、 HYPERLINK /subview/1206384/1206384.htm \t _blank 毛发红糠疹、副银屑病、慢性 HYPERLINK /subview/1001/1001.htm \t _blank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