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评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词赏析评语

诗词赏析评语 篇一:诗词鉴赏与评价 首先,就诗词批评而言,随着一朵朵诗苑奇葩的次第绽放,诗歌批评之作也应运而生,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是齐梁时代的刘勰提出来的,可遗憾地是《文心雕龙》并不是单纯论诗的著作。 第一部论诗的著作也是齐梁时代的钟嵘《诗品》,它全文才2400字,以摘句论诗的批评方式对两汉以来的诗人进行了品鉴。但他竟然在九品之中把开建安诗风的曹操列为下品,把陶潜、鲍照列为中品,反而是把名不见经传的李陵等拔为上品,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否高度近视。 自北宋欧阳修首创《六一诗话》以来,一种新的诗歌理论批评形式――诗话、词话广泛流行至今不衰。它不以系统、严密的理论分析取胜,而以三言五语为一则,发表对创作具体问题以至艺术规律方面直接性感受和意见。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当属南宋严羽所著的《沧浪诗话》。如果说诗品还算不上一本严格意义上的诗歌理论批评著作、《沧浪诗话》的问世可谓填补空白。全书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以《诗辨》为核心,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进行探讨,论诗标榜盛唐,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主张诗有别材说、别趣说、兴趣说、妙悟说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他讲求诗的意境超脱,他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 其实北宋“三圣”朱熹也有文学批评,由于他是集此前理学家文论之大成,而理学又是元明清的官方意识形态,因此他的批评影响不可掉以轻心 。 如他批评不是就诗论诗,而是另起炉灶:高举理学的旗帜进行。大致相当于当年我们用政治标准衡量一切。在他看来,文学最多只是理学的武器和工具。如在文道关系上,主张道本文末与诗文妨道。也就是说诗人作家是否拥有先进的思想才是置关重要,写诗作文的好坏倒在其次。他在《读唐志》一文中对自古及到他时的文人墨客作了一个概要评价,结论是除了“古之圣贤”和一个“天然”陶潜,后来的人都是道德不纯正,为文都很少有价值,竟把千古文章一笔抹杀。他评杜诗说:“是无意思,大部小部无万数,益得人甚事!” 值得庆幸地是,理学思想虽被统治者利用而长期成为统治思想,但他的文论却并未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文学思想,如若如此,恐怕早就是举国人民只有8个样板戏的萧瑟了。 最应重视的是民国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该著自问世以来,极受学术界推捧,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其独特在于王国维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洗礼,是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它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首屈一指作品。如他提出了“境界”说,用其统领其他论点,作为全书脉络,沟通全部主张。他不仅把“境界”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不仅是评词,也融就了其人生的思考于其中。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诗话和词话的区别。词是经过音乐陶冶的文学语言,自北宋后期发展到高峰才脱离音乐,成为文人用以抒情的的新兴诗体。既为一种新兴的诗歌形式,因此词话亦可称为广义的诗话。若从历史上看,二者不同时期也还是有所区别。如北宋时大都诗话与词话混一,而南宋诗话与词话则相对分离,至清代词话更为独立。有人说词话摆脱作为诗话附庸的地位而自立门户,乃是词论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词的研究成为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固然有理,但大多数情况下也不用这么壁垒分明,毕竟同属一个家族,既便是《人间词话》以词话相标榜,也仍有条目牵涉到评诗的内容,所以大可不必太机械较真。 有网友曾看“‘天纵伊夫无处不在”,几对所有读家词家都说三道四,便问天纵伊夫师从 何处,看何书,要求共亨书目。盖因其看书杂,又不求甚解,无师自通,更害怕误人子弟,故不置可否地推托。其实历史上的诗话词话固然需学习,但一般而言,中国诗学独有的评点式、随感式的评论特色、以及行文中对诗家字号、官职等尊称的滥用,往往令初入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我觉得完全没必要把时间花在这上面。到是今人的像夏承焘等老先生的《唐宋词欣赏》之类的小册子或许可一观,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代据说还有学贯中西的钱钟书的《管维录》,不好意思,我还没有通读全文,不好置评。窃认为,所谓学者为文,只因他们都生活在书斋或象牙塔里,又过于专注于所研究的学问,眼界过窄、就事论事或许是其硬伤。不是老王卖瓜,多关注天纵伊夫著的《天地诗话》,它是以世界眼光、当今视角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的品读,或许是你品读诗家词家的终南捷径。 一般而言,理论总是滞后于创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