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以为电信诈骗能根除?别做梦了除非……教材.docxVIP

你真以为电信诈骗能根除?别做梦了除非……教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你真以为电信诈骗能根除?别做梦了!除非……今天是举国瞩目的开学日。可在刚过去的这两周,先是发生“8月19日山东临沂18岁女孩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两天后内心郁结而身亡”,后又发生“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宋振宁也在遭遇电信诈骗后心脏骤停,不幸离世”,紧接着“8月29日晚上清华大学一老师,被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人民币1760万元”,令人咋舌的案例接二连三地出现,一时间群情激愤,电信诈骗再次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在一次次的讨论抨击之后,各种策略也纷至沓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下面这4条:1对实施信息诈骗的人处以极刑。2对运营商未落实实名制进行惩罚。3倒追信息泄露源头,重拳打击信息泄露。4提高受骗人的防范意识。毫无疑问这些建议对打击电信诈骗是有帮助的,但他们纯属老生常谈,能彻底根除电信诈骗吗?对此我深表怀疑。电信诈骗从最初的中奖、房租汇款,到网银升级、邮包藏毒,再到冒充公检法等公职人员、伪造网上通缉令、助学金领取,通讯信息诈骗类型已扩展到数十种,但在我看来,产生诈骗的根本原因无非“信息不对称”!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不论是电信诈骗还是其他的诈骗就永远难以根除。何谓“信息不对称”,又如何通过“信息对称”来降低电信诈骗发生率?这里先卖个关子,咱们还是先看看媒体追捧的这些方案存在哪些问题吧:1对实施信息诈骗的人处以极刑。首先,它违背了法律“罪罚相符”的原则。其次,信息诈骗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低一高”。成本低:据南方都市报暗访得到的信息,不用自己身份证注册一个无法溯源的手机号码最低成本只要3元钱,“没有卖过”的一手学生数据只要1-2元/条。这意味着,只用5元成本,地下诈骗产业链就可以“骗你没商量”。低风险:据去年中部某省刑侦总队重案支队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通讯信息诈骗案发量呈爆炸式增长,破案率低到不好意思说,大概不超过3个百分点”。高收益:从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年间,我国网民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法律的作用在于威慑,不在于把其中的一个处于极刑。以目前做不到违法必究,10000人犯案只对1人处以极刑,作用是及其有限的。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先将破案率从“不超过3个百分点”提高到“超过30%”,那震慑力没准是之前的十倍、百倍。2加强督促运营商落实实名制审核。徐玉玉被诈骗致死的事件也看出,其实实施诈骗的电话卡已经在年初登记实名制了。实名制只能增加犯罪分子的顾虑,增加案件追查的便利,并不能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实名制的核心在于:人、证、照相符。而实际上,很多在网络销售的电话卡都只是要求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照片,根本做不到人、证、照相符。就算做到了人、证、照相符,反观现在身份证信息买卖如此猖獗,兜售“手持身份证照片”的代理商不在少数,我们又怎能知晓,有多少电话卡的登记者和使用者是同一人?我们只能说,实名制有利于打击电信诈骗,应该强力、严格推动和执行,但执行过程也是需要监控的。3倒追信息泄露源头。这是基本上每一次相关诈骗新闻出现时,大家呼声最强烈,提及时间最长、频次也最多的一个意见。在我看来,这却是最难落地的,这么多年没有寸功就是证明。根源两点:一是信息传递的点太多,徐玉玉事件中至少包括以下部门:班主任、所在中学、当地教育机构、大学院系,如果算上各个环节的人,那就更多了。只有一个环节点那简单,有泄密就是这个环节;环节多了就无从判断了。二是信息泄密方式简单、花样多,发个Excel表格、手机拍照,把数据改改格式汇总一下,是没有办法追查到根源的。更别提那个“江湖中闯名号从来不用刀,万千信息泄露一肩挑”,却能让给相关方都装出一副无知、无辜的样子并免责的闻名遐迩的“黑客”了。?4提高受骗人的防范意识。当我看到这条建议时,感觉到好悲哀。作为一民遵纪守法的公民,只有学会防范各类骗术,才能降低被骗的可能性?这不等于还得学会识别苏丹红、注水猪、三聚氰胺才能安全购物;得学点法律才能够防止被城管莫名打了;得懂点武术才能防止房子被强拆……不好意思,扯远了。当大屏幕一边是电视购物里天天瞎吹嘘;一边又是新闻中不听劝阻死活要把养老钱汇给骗子的“愚昧”老头老太,被当作“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当广播里一个频道是所谓专家满嘴的跑火车开讲,换个频道又是“好消息、特大好消息,打折、折上折,就这今天,就这个小时,快快拿起电话……”时,我真心觉得“提高受骗人的防范意识”都是扯淡。那到底没有办法来根除电信诈骗呢?其实前面说了,我们可以通过“消灭信息不对称”来降低电信诈骗的成功率。倘若受害者在遭遇电信诈骗时,有这些关键动作把关键信息推送给他,那就可以大大降低受害机率。关键信息:来电者为诈骗者。关键动作:来电标识、发短信提醒,电话强插警告。来电标识就是类似于360、触宝助手之类的软件一样,提示来电号码为“诈骗”或“快递”、“推销”等等。发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