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时 胡 追及和相遇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第3课时 胡 追及和相遇问题

方法提炼 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 1.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 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 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 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 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 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3.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 意v—t图象的应用. 变式练习2 某些城市交通部门规定汽车在市区某 些街道行驶速度不得超过vm=30 km/h.一辆汽车在 该水平路段紧急刹车时车轮抱死,沿直线滑行一段 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车轮在地面上滑行的痕迹长 sm=10 m.从手册中查出该车轮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μ=0.72,取g=10 m/s2. (1)请你判断汽车是否违反规定超速行驶. (2)目前,有一种先进的汽车制动装置,可保证车轮 在制动时不被抱死,使车轮仍有一定的滚动,安装 了这种防抱死装置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不但可以 使汽车便于操控,而且可获得比车轮抱死更大的 制动力,从而使刹车距离大大减小.假设汽车安 装防抱死装置后刹车制动力恒为F,驾驶员的反 应时间为t,汽车的质量为m,汽车正常行驶的速 度为v,试推出刹车距离s的表达式. 解析 (1)因为汽车刹车且车轮抱死后,汽车受 滑动摩擦力作用做匀减速运动,所以滑动摩擦力 大小f=μmg 汽车的加速度a= 由v12-v02=2as 且v1=0 得v0= =12 m/s=43.2 km/h30 km/h 即这辆车是超速的. (2)刹车距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司机在反应时 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1,二是刹车后匀减速行驶 的距离s2. s=s1+s2=vt+ 加速度大小a= 则s=vt+ 答案 (1)汽车是违反规定超速行驶 (2)s=vt+ 题型3 利用“图象信息”解决问题 【例3】如图3所示为汽车刹车 痕迹长度s(即刹车距离)与刹 车前车速v(汽车刹车前匀速 行驶)的关系图象.例如,当刹 车痕迹长度为40 m时,刹车前车速为80 km/h. (1)假设刹车时,车轮立即停止转动,尝试用你学 过的知识定量推导并说明刹车痕迹与刹车前车 速的关系. (2)在处理一次交通事故时,交警根据汽车损坏 程度估计出碰撞时的车速为40 km/h,并且已测 图3 出刹车痕迹长度为20 m,请你根据图象帮助交警 确定出该汽车刹车前的车速,并在图象中的纵轴 上用字母A标出这一速度,由图象知,汽车刹车前 的速度为多少? 解题示范 解析 (1)设汽车的质量为m,轮胎与路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汽车刹车时 有μmg=ma ① 对汽车的刹车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 -2as=-v2 ② 由以上两式得s= ③ 即刹车痕迹与刹车前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④ (2)汽车相撞时的速度为40 km/h,根据图象可知从 这个速度减到零,汽车还要向前滑行10 m,撞前汽 车已经滑行20 m,所以,如果汽车不相撞滑行30 m 后停下.滑行30 m对应的初速度如图中的A点对应 速度.故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68 km/h. ⑤ ⑥ 答案 (1)见解析 (2)68 km/h 【评分标准】 共16分,①②⑤⑥各3分,③④各2分. 【名师导析】 图象在中学物理中应用十分广泛,它能形象地表 达物理规律,直观地叙述物理过程,并鲜明地表 示物理量间的各种关系.利用图象解决物理问题, 是学好物理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其具有直观形 象、简捷实用的特点,高考更加重视对图象的理 解与应用, 利用图象法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明显 增多,高考中命题的几率也明显提高. 自我批阅 (14分)2008年8月,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林 匹克运动会.某运动员在100 m预赛中成绩刚好 为10.0 s. (1)假设运动员从起跑开始全程一直保持匀加速 运动,求运动员的加速度a及冲刺终点时速度v的 大小. (2)实际上,运动员起跑时会尽力使加速度达到 最大,但只能维持一小段时间,受到体能的限制 和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加速度将逐渐减小, 到达终点之前速度已达到最大.图4中记录的是 该运动员在比赛中的v—t图象,其中时间t1(0~ 2 s)和时间t3(7~10 s)内对应的图线均可视为

文档评论(0)

gm8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