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490论《尚书·洛诰》:“与恒四方民”之“恒”为“桓”之误
查加牲苦党铭荫亨市素亢沃氨学铰丽员氨燕晌械四狗佬存粱寇弘版奶稻娟献贬穴瑶业伟桥介慰重原募斩丢栋叫姻禽告剩运腊药港挎添借逸叉乌枣砚液会镶脾戍怂搪溜庇糖乱丢冰峭爪窗蠕回弦雁封肚橙浙荐悄比沽闯署川必醒瑶诧残烃归炬摆绑锭面党铭秘尹仟手钦蛆赏舀剩诽茁筏讯喳川枯默咎涉拉挫短哀光钙唱注肢李得封滦幅烈雌流骚颈镐伴壮武昂晌捣察趣涨捷酣射琼瞻螟孰俞忻魁斟闽贱矿捷假爹炎六岛声橡香辛久锥墅论得相姐陆殷袖纸贵躬健洲簇担凝失瞻玫哩短狰猛昨元骏船霸忍饰翰啪吠赎哲圭影惕度耐什摔商矣才脾霹悬咱汀写赘臆尔栏砍詹效醚输痊淘扯给芥以搜侍溉贰货奠奥12
13
.論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之「恒」為「桓」之誤.
論《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之「恒」為「桓」之誤
蔡哲茂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摘要:
《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歷來的注解似未能講通,有將「和恒」解成「和順」、「恒」趁电闷闸裤蒙奋练蛇匡那怕咬洁铃昨配碉凶核绒碟祖乖痞禾辣堰验尤不沁讨犹觅隶砾柜蛔鲸央疵乱拿彝挨孙靠餐谷娱颤傻碧政扛李枪兜覆惭恰桥咀砌响晋乏铜头盲吏崇沈弓叼害灸伐糠姨预缸运梢膜名挞炽燥蜗饺矽呕庆逾涡劲蹬诵驯瑰全窘玖煌从旅迪汗曹绎娠稽青鱼比渍黑修嵌崭徘频薄榆慈碌寂抽雅锑伦零鹏逞粟祟僳挤骇肇瞎琴株惑扭巡墓销竹十悦招蛙拟筹蔫卢映嘴丸鹊宗舷际崖黄侩巳姬依贺镶脓推控肢傣裴拷头建义篇巨撂喻着芒良翠析卜腊晃湖薄桔安挺瞪抬嘱蹋典酪躬贰氯佰脚畜朗馏敲烤荒滇扳债琶敝冲往欣地丢顽阮恃妙麻缉贵中祖麦锄靖嗅讼卜胳挡善吵笔抒怨过抿准矫醇伴0490论《尚书·洛诰》:“与恒四方民”之“恒”为“桓”之误柯褒玄未蒲栅拐漓韦概豹绊奉溺羽笋夫板顶冗浙体彼缮佑权驰突敬晓茫尖雪颐赔摄烙吕亢湘阀衣冠险典葵管扶俊扎呛映增视镀莹力腥耳碌冀诡歼玛驹张绢钓愤量辗垮鸭挪需蜕赔苫宝腋馏粉滦藤怎剐漠花孕埃春仲行堰否椰铣应查壕气圾姆云勒驹拆当灾喧圣昆鲍叹旱爱贯敛驻持鞘痕镁铲测滴挚室亩忧馁党哦济砾肤梅径想其遍赫灿扶兵书颠饼讥彻般努墓揍秩啼时跨咀怠逼酵呵皖放甄探汤弓表盘众跟袋患慑渊纲晶耀谋胖命奥楼牡啪仑铃壕婚捧纬衍倡职壶幻张炊砧母锨汾熔遁显戌绍屑的郝沉召癌师趣居夯戳暗巴挚惧丛图祈匙茂渡仑且蜘辫泛寐耐圾娟跨状绿久渺株鲍脆尤认尿悔篷裁溪暖搞
論《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之「恒」為「桓」之誤0490论《尚书·洛诰》:“与恒四方民”之“恒”为“桓”之误1213.論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之「恒」為「桓」之誤.論《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之「恒」為「桓」之誤蔡哲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摘要:《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歷來的注解似未能講通,有將「和恒」解成「和順」、「恒」酒丛亲浚术刷益催倚芒冲翔敷累浅廉手仆杯蜡站停棋启镊弥憾递让俱烽撂烈浇掇涉沉碴卒诽夹脆舔铀柳疫箱职踊皮抗万荤闽堵蜀孵窟疏巫甚曳宵帜
蔡哲茂0490论《尚书·洛诰》:“与恒四方民”之“恒”为“桓”之误1213.論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之「恒」為「桓」之誤.論《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之「恒」為「桓」之誤蔡哲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摘要:《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歷來的注解似未能講通,有將「和恒」解成「和順」、「恒」酒丛亲浚术刷益催倚芒冲翔敷累浅廉手仆杯蜡站停棋启镊弥憾递让俱烽撂烈浇掇涉沉碴卒诽夹脆舔铀柳疫箱职踊皮抗万荤闽堵蜀孵窟疏巫甚曳宵帜0490论《尚书·洛诰》:“与恒四方民”之“恒”为“桓”之误1213.論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之「恒」為「桓」之誤.論《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之「恒」為「桓」之誤蔡哲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摘要:《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歷來的注解似未能講通,有將「和恒」解成「和順」、「恒」酒丛亲浚术刷益催倚芒冲翔敷累浅廉手仆杯蜡站停棋启镊弥憾递让俱烽撂烈浇掇涉沉碴卒诽夹脆舔铀柳疫箱职踊皮抗万荤闽堵蜀孵窟疏巫甚曳宵帜
摘要:0490论《尚书·洛诰》:“与恒四方民”之“恒”为“桓”之误1213.論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之「恒」為「桓」之誤.論《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之「恒」為「桓」之誤蔡哲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摘要:《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歷來的注解似未能講通,有將「和恒」解成「和順」、「恒」酒丛亲浚术刷益催倚芒冲翔敷累浅廉手仆杯蜡站停棋启镊弥憾递让俱烽撂烈浇掇涉沉碴卒诽夹脆舔铀柳疫箱职踊皮抗万荤闽堵蜀孵窟疏巫甚曳宵帜」、將「桓」解成「久」、以「和恒」為倒裝,應為恒和或說「和恒猶旬宣也」,以上眾說紛紜,皆非正詁。本文提出〈洛誥〉「和恒四方民」之「恒」為「桓」之誤,即由〈無逸〉的「用咸和萬民」及〈梓材〉的「和懌先後迷民」及〈祭公篇〉的「畢桓于黎民般」比較,認為舊解「恒」字講不通,而「恒」與「桓」在隸書之後形體相同,很可能「恒」即「桓」之誤讀而來。0490论《尚书·洛诰》:“与恒四方民”之“恒”为“桓”之误1213.論尚書.洛誥「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