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与产业政策效果 - 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工作室.pdf

比较优势与产业政策效果 - 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工作室.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较优势与产业政策效果 - 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工作室

《管理世界》(月刊) 2015年第8期 比较优势与产业政策效果* ——来自出口加工区准实验的证据 □陈 钊 熊瑞祥 摘要: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结合倍差法考察了国家级出口加 工区在成立之初对所选择的“主导产业”的扶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比较优势在其中扮演的 角色。研究发现,平均而言,一个城市出口加工区的出口鼓励政策使得受扶持行业内企业的 出口额显著提高约11%。进一步的分样本研究表明,上述政策效果在那些原先就不具备比较 优势的行业中并不存在,而对那些原先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出口鼓励的扶持能使行业内企 业的出口增长约13.1%。对上述政策动态效果的考察表明,产业政策的效果在那些有比较优 势的行业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在那些没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则始终不显著。本文所使用 的倍差法符合同趋势假设,表明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并不存在事先的挑选赢家行为;并且 上述结论在各种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 关键词:产业政策评估 出口加工区 比较优势 倍差法 中国工业企业数据 一、引言 同许多亚洲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一样,中国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 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广泛并且持续地实施各种产业促进与指导政策。产业政策的广泛性体现 在包括设立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多种层次的开发区,从中央到省市地方政府的五年规划,以 ① ② 及既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又支持传统产业 的产业促进政策上。产业政策的持续性体现 在如从1995开始实施的,1997年、2002年、2004年、2007年和2011年先后连续5次修改并实 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与此同时,伴随着这些产业政策的是政府的高财政投 入。以2013年8月底出台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 展的通知》为例,不包括融资优惠等其他支持,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仅仅电价补贴这一项的 ③ 财政支出就每年超过50亿元 。 考虑到中国产业政策实施的广泛性、持续性以及高成本性,准确地评估其效果,并且进 一步识别出产业政策成功实施的前提是什么,在理论与实践上就变得至关重要。然而,实证 上,关于产业政策是否有效,并没有明确的结论。许多研究发现,产业政策甚至给产业发展 带来了不利影响。Krueger和Tuncer(1982)对土耳其60年代产业政策的研究发现,相比那些 被保护起来的行业和企业,那些没有被关税保护起来的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率增长更高。 Baldwin(1992)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发现,巴西政府补贴运输机出口欧洲和美国市场给整个社 会福利带来了净损失。Beason和Weinstein(1996)在细致深入地整理了日本1955年至20世 纪末期重要产业部门所获产业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详细地研究了这些产业的生产率与增长 速度受到产业扶持力度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发现,日本的产业政策并没有促进目标部门的 *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084)、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与长期增长)与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工作室”研究资助。作者感谢杨汝岱、刘志阔在文章写作中的帮 助,本文曾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与上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