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C强及柔
VC强及柔虽是两件事,但为了不坏本栏目的规矩,我仍提三个问题:
Q1:如果你是雷士投资人阎焱,当你认为被投企业创始人有违背公司治理规则的行为,甚至有可能沾惹上政治风险时,会采取什么措施?
Q2:唱吧创始人陈华是一个技术与产品高手(此前的酷讯经历已充分证明)、但是他以前的员工反映说:他的管理与组织能力是弱项,而且,允许我们进一步演绎(不是真的,只是演绎)——他可能还很倔强(搞不好过十年,中年人陈华就是今天执拗、“破坏性”巨大的吴长江)。如果你是投资人,你会为他天才那一面投资、而忽略他个人弱点中隐含的巨大风险吗?
Q3:如果说中国本土公司有其独特的伦理与特色,那比中国创业者与企业家在本土存在时间更短的投资人——这舶来性更强的“角色”,在中国江湖行走,既要紧护人脉又能落袋为安,该遵循什么样的伦理与行为方式呢?在这方面,你最认同的投资家是哪位?
阎焱的教训
一贯聪明、清醒而强势的阎焱,你这次真的折了。雷士照明一役,赛富亚洲不但在财务上吃了亏(7月12日,本来因吴长江出走而狂跌的雷士照明股价受内讧公开化影响,再跌5%,仅为1.42港元),而且它对阎焱与赛富今后在创业圈中的声誉,都会有可预料的消极影响(此前,阎焱的强势作风仅在圈内被大家口头传播,但并未集中性、大范围被大众媒体或微博关注)。
不能否认,阎焱是一个优秀的风险投资家。但是凡人皆会有教训,只是回顾与总结的时机不同而已。这次,来看看阎焱的吧。
教训一:强势与独
媒体曾报道,在赛富所有投过的项目中,90%以上是领投或独投,IDG、弘毅、高盛,是与赛富合作频率较高的几家著名机构。
投资圈里的人都知道,赛富不是一个喜欢跟人合作与联手的基金。这与掌门人阎焱强烈的个人色彩不无关系:独立判断,不爱跟风,不爱扎堆。这些元素推动阎焱与赛富成为一个优秀VC与基金,但硬币的另一面就是固执、合作性不强。
《理财周报》曾写过:
2003年,软银赛富在盛大投资了4000万美元。20个月之后退出,回报达到5.6亿美元,约为14倍的投资回报。盛大的项目完成之后,负责盛大项目投后管理的周志雄却离开了软银赛富,投身凯鹏华盈。
周志雄当时只是软银赛富的普通合伙人,并未进入投资决策委员会。投委会中,阎焱是唯一一个中国人,当时仅有连同他在内的两人同意盛大项目。所以,盛大投资这一笔功,自然就算在级别更高的阎焱身上了。这无可厚非。不过,阎焱在向媒体介绍时,从来不提发现项目的团队成员。这就是他对团队的“独与强势”。
对被投企业,阎焱也从不讳言进去之后会大刀阔斧。
他曾如此自陈他的“三步走”:“我们投资一个企业,第一会要求它对法律结构重组,因为中国很多企业在法律结构和组织架构上都是有漏洞的。另外,对中国企业的财务状况,要按上市要求重新整。第二,要完善企业管理团队。比如说,帮它找CFO。第三,在运营上,要帮它找一些国际上的战略合作伙伴,开拓国际市场。”
事实上,在雷士照明一案上,他也是这么来改造雷士与吴长江的。根据现有公开报道,阎焱与吴长江正是在这些环节上产生分歧。阎焱认为吴长江既有管理不规范、又有说不清的关联交易,而吴长江间接指责阎焱不懂产业与经营就指手画脚。
就像阎焱所说的那段“三步走”一样,他常在话语间透露出对中国创业者与公司的某种批判感(更难听点,还有“不屑”),他认为后者(或者后者行为)是必须要靠VC来改造的。是的,他说的很多问题或许都是事实。但是一个VC,一个发现与投资创新与创业的VC,常对创业者抱以这种姿态,恰当吗?
教训二:对创业者与本土公司“没有爱”
可能有人会对这个标题不以为然,“投资就是投资,这是理性的事,还需要爱?谈得上吗?”这里说的“爱”,是一个象征性的说法,是指风投商是否真的对创业公司与创业者这个群体欣赏、理解、包容,在明白其局限的前提下还能帮他放大优点。
就像不“爱”产品与用户的企业家做不成好企业一样,不“爱”创业者的VC也不可能是大VC。
阎焱在“感情的倾注”方面是有点缺乏的。当然他多半认为压根就不需要这个。他说过,“我其实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就怕遇上那些感性的创业者,当一个创业者感性压过理性的时候,就很危险了。投资人也是如此。”
他太理性、清醒、富于世故经验了,以至于他一眼就看到了本土商业环境、本土创业者、本土创业公司身上的许多毛病与缺陷,并持以批判。就算对他决定要投的公司,他往往也是这副姿态。
阎焱本人不喜为VC和创业者关系套上玫瑰面纱。他曾直言,和大多数企业家并不是朋友,只是生意关系。他也曾在微博等多场合表达类似意思:讨厌忽悠型创业者,创业者就是要为投资人赚钱。
这些道理本质上是成立的,但是不太适用于中国人的心理与人情世故。何况,情感与视角是双向的,阎焱是这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