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阁一笏总关情
一阁一笏总关情【摘要】民俗文化是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分析、讲解民俗知识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深厚内蕴。本文以归有光《项脊轩志》为例,略论了解民俗文化知识对体会作者情感的作用。
【关键词】民俗文化 建筑 饮食 章服
随着人们寻找精神故园热情的升温,民俗文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相当一部分通过文学作品得以传承。
上海语文高中一年级教材收录明代唐宋派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篇被林纾称为“琐琐屑屑,均家常之语,乃至百读不厌,斯亦奇矣”的文字,短短不过几百字,虽“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归公墓志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感悟本文语调而情真的语言特点外,如能将本文的此处民俗文化知识加以点拨,学生或可在细微处感受更多。
一、阁子、庭、厅——《项脊轩志》中的建筑文化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开篇首句提及“阁子”,这阁子不仅小,还又破又暗,非常不适宜读书。“家有老妪,尝居于此”“此”即项脊轩,从此句可考,这间阁子初为仆人住,并无书房功能。又说“室西连于中闺”,“轩东故尝为厨”“室”“轩”都指项脊轩,“中闺”课本注为“内室”,《古文鉴赏大辞典》注为归有光母亲住的地方。原来南阁子西面是内室,东面是厨房,乳母住这儿,既便于看管孩子,又便于操持家务。这样一间狭小、破旧、阴暗、窗前人来人往,靠近厨房四次遭受火灾的阁子,被用作归有光的书房,用作他重振家族希望的起点,可见归家此时已破败到何种境地!
而当年在阁子里读书的归有光,因有寄托,却如此满足怡然!因而,再不适宜读书的阁子他也将其打点一新。回忆那段还未被现实碰撞得鲜血淋漓的读书时光,归有光亲切地感慨“多可喜”。
但当他看到过去“南北为一”的庭被改成很多小门,“墙往往而是”,“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的景象时,他不由生发出“多可悲”之叹息!
“庭”指“门庭”。中国传统建筑中,院在内而房在外。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庭院被围合在四周房屋的中间,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长期统一、团结和稳定的愿望,这种民族精神在建筑上所表现的规整有序、和谐安定和博大壮观,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显著特色。
然而,象征着家族和谐完整的“庭”被人为的切割成无数小门,并由篱变墙,可见家族内分崩离析的程度一日强于一日,家庭成员的心理隔膜的也不断加深!
“厅”在古代宅第中,多具有小型公共建筑的性质,用以会客、宴请等。因此,室内空间较大,门窗装饰考究,造型典雅端庄。本文中的“厅”指一般说的客厅,指后院的正房中的中间房间,用来接待亲人的。
在这类具有会客功能的建筑结构中,鸡栖息于此,可见这个家族的无序、杂乱,人心涣散!归有光目睹着这种种衰败的过程,怎能不心生“多可悲”的哀叹呢!
二、异爨——《项脊轩志》中的饮食文化
归有光是极有家族观念的人,祖上曾有过五世同堂的记录,他远祖死前留有遗训:“吾家自高、曾以来,累世未尝分异。传至于今,先考所生吾兄弟姊五人,吾遵父存日遗言,切切不能忘也。”归有光对此颇为神往。
“累世同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家庭形式,同族之人聚居于一处,讲信修睦,相互体恤扶助。《白虎通义宗族》曰:“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上凑高祖,下至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为亲。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儒家的家庭伦理核心是孝悌。孝者,敬顺父母;悌者,友爱兄弟。儒家将“孝悌”演化为圣人治天下之要道。“其为人也孝悌,其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父父、子子、兄兄、弟弟的家庭伦理,被推而广之于天下,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伦理本位的政治理念。自汉以来,儒家思想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理念。“孝者天下大本,法其末也。”从而,在士人中树立了兄弟友爱雍睦为荣的风尚。
“累世同居”最基本的特点是同居、共财、合爨。由此可知,“合爨”不仅仅是日常饮食的一种方式,它还是家族和睦、社会安定的象征。
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因遗训的存在而延续下来,归有光在《家谱记》中这样记录道:“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冥冥汶汶,将入于禽兽之归。”
伴随着归有光的成长,家族离析日益加剧,待到创作此文时,作者已目睹了十余年来的家族变化。“迨诸父异爨”,归有光痛心地写道。“异爨”,指各自生火做饭,打破了“累世同居”的平衡,标志着各自分家,颓败之势可想而知!
三、象笏——《项脊轩志》的章服文化
自小丧母的归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