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董建华临床的经验.doc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老中医董建华临床的经验

董建华 师古不泥的精诚大医董建华 田海河 整理 编者按 董建华,上海青浦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幼年曾拜上海名医为 师,襄诊七年,尽得其传,此后即悬壶上海济世,后调入北京中医学院 任教。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 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学报》主编,卫生部学术 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常 务委员会委员、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央保健局保健医师。 董氏临床擅长内、妇、儿科杂病,对脾胃病和急性热病研究尤深。 其临床医疗虽师于古,但不泥于古,多有独到之处。认为脾胃病的精 要,胃的生理集中在一个“降”字,病理集中在一个“滞”字,治疗要着眼 于一个“通”字,因而在治疗上主张通降,并提出通降十法,反对早补、漫补;对温热病创立新的 辨证方法,提出表证、表里证、里证为温热病的三期辨证总纲,并划分二十一证候,强调调畅气 机是治温常法,等等。本文着重介绍董氏治疗脾胃病、胃痛、胃痞、泻痢、便秘、乙肝及温热病的 学术论点、临证经验和用药法度,同时还介绍他的治疗验案7则,皆属于疑难危重病例,疗效快 捷突出,充分反映了董氏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疗特色,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 在振兴中医药事业上,董氏曾多次向国家提出建议,多数被采纳和实施。在中医教育方 面,提出早临床、多临床、勤临床的教育思想,确是董氏毕生的经验之谈和一生的写照。董氏曾 多次应邀到瑞士、日本、印度、泰国、菲律宾、喀麦隆等国家讲学和为国家首脑诊病,因其学识渊 博和疗效卓著而每获赞誉。 董氏著述甚丰,其主要著述有:《伤寒论释义》、《温热病讲义》、《温热病论治》、《临证治验》、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内科心法》等,同时还发表了近200篇学术论文。总之,董氏不 愧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临床学家和中医教育家。     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为善学古人。 ———费伯雄《医醇剩义》     早临床,多临床,勤临床。 ———董建华   第四卷1 ####   董建华,1918年生,上海市青浦县人。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酷爱中医,1935年拜上海著 名中医严二陵先生为师,学医和襄诊七年余,其后即行医于黄浦江两岸。1956年任南京中医 学院伤寒与温病教研组负责人;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调至北京中医学院,历任温病教 研组组长、内科教研室主任,并兼任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副院长等职;1959年至1960年,连续被 评为学院、北京市及全国先进工作者,并出席了北京市和全国文教群英会。1974年曾作为中 国代表团顾问,出席联合国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在分组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医药在保障人民 健康与改善环境卫生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的学术讲演,引起了与会代表和官员们的普遍关 注。70~80年代,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根据广大中医及代表们 的意见,为振兴中医、弘扬国粹,改革中医药管理体制,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建立、中医立法 等方面均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议案,多数被积极采纳与实施。 董氏擅长内、妇、儿科杂病,尤其对脾胃病及急性热病的研究有独到之处,他在50余年的 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首先把仲景的《伤寒论》与温病学说进行有机的结合,融 会贯通,自成一体,无论是治疗外感热病还是内伤杂病,都特别强调辨证论治,善用调畅气机之 法,举方用药轻灵活泼,切中病机。此外,他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基础上,还师古而不泥古, 多有创新,验之临床取得了卓越的疗效。如前贤治胃,常以升阳益气为主,李东垣的补中益气 汤是这一思想的代表方剂,而董氏根据当代人们患病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主张顺应 脾胃的生理特点,即“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认为胃和的关键就在于胃气润降。降则和,不 降则滞,反升则逆,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然肠胃为市,无物不受,易被邪气侵犯而 致气机壅滞,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形成气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等诸因的胃痛。因 此,只有疏通气机,和降胃气,才能使出入有序,寒热自除,阴阳调和。所谓的“通”就是调畅气 血,疏其壅塞,消其郁滞,并承胃腑下降之性推陈出新,导引食浊瘀滞下降,给邪以出路。董氏 总结出“通降十法”已得到中医同仁的赞誉和来者的广泛学习,根据他的经验方生产的“胃苏冲 剂”已在临床上普遍使用,为全国各地的许多胃病患者解除了痛苦。 在温热病的辨证论治方面,将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三种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八 纲辨证为基础,进行综合辨证。董氏把热性病分为表证、表里证和里证三期作为辨证的总纲, 并进而又对每期具体详细地划分出了二十一证候,丰富和完善了传统的温热病辨治方法,验之 临床非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