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际视野下德育研究及思索
国际视野下德育研究及思索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文化多元的趋向越来越明显,学校德育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文章结合传统德育的内涵围绕当前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就如何进行德育作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学生;德育;教师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的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社会在理想信念、道德风尚、价值取向等方面呈现日趋明显的多样化倾向。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学校德育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形势下,从全球化的角度讨论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形成社会普遍认可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感到棘手而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德育的内涵
德育可以理解为教给人学会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和行为准则,并且使人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自觉,养成道德习惯。在我国,它是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被称为“教化”,需要长期的灌输和训练。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重视德育的文化传统,为我们当今德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中国传统德育的主要内容如下。
培养仁者之心。《礼记·中庸》记有“仁者,人也”。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爱人,它是孔子全部思想的核心。只有爱人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也只有真正的人,才会真地的爱人。
重视人生教育。我国古代德育把对人生的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认为德育既要教育人做“洒扫应对”的小事,也要教人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既要授以陶冶人性的“内学”,也要授以齐家交友、事君治国的“外学”。
进行崇善教育。孟子把崇善教育列在德育的首位,“崇善”不仅在于自我完善,还在于“兼善天下”。张岱年先生曾说过,真正的人不可能是一个“自我中心”的人,更不可能是一个“唯我独尊”的人,应是富于同情心,富于社会责任感的人。
西方教育中没有明确的“德育”概念,但其“德育”确实存在。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个人为基础的,主张通过个人的奋斗获得幸福,民主、自由、平等、正义、责任是其基本价值内容和取向。以美国为例,其大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是以爱国主义、法制教育为主的公民教育和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学校教授学生政治、法律、道德知识,促使学生树立公民意识,明确权利和义务,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和遵纪守法。总体上,中国传统德育教人做圣人,而欧美的公民教育教人恪守作为国家公民的底线。
历来人们对德与才的关系有着不同的态度:有人认为德育第一,有人认为智育第一。洛克认为“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1]。苏格拉底认为,智慧就是“最高的善”。对此,司马光所说的“德者才之帅,才者德之资”有其可取之处,首先德统帅着才,没有好的品德作为导向,才智很难有积极意义,个人成功需要正确的动机、强烈的兴趣、坚韧的毅力,更需要品德的支撑和维持;另一方面,人的品德对其才智有某些依赖性,如果一个人对品德规范缺乏认识,分不清善恶、美丑、对错,愚昧无知,其品德水准必定不高。
二、我国德育面临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文化多元的趋向越来越明显,外来优秀文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新观念、新思想的形成。同时,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学生的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传统的价值观念、是非标准受到巨大的冲击。从总体上看,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积极健康,政治上积极向上,学习上肯于钻研,其价值观和行为呈现出更加务实的特点。但我国德育面临的问题也很突出。
(一)价值危机,道德意识淡化
千百年来,我国都以“仁者爱人”“诚实守信”为最基本的道德,对乐善好施、助人为乐、言行一致加以赞赏。然而,部分学生缺乏某些基本的道德判断,主要表现有:艰苦奋斗的品质正面临骄奢淫逸之风的挑战,相当一部分学生互相攀比,期待不劳而获,怕苦怕累思想较重,不以勤劳节俭、谦虚谨慎、守信敬业为荣,对广大劳动者缺乏应有的敬重;诚信意识淡薄,认为老实人吃亏,表现为考试作弊、说假话等;粗痞化的改编严重混淆了青少年学生的荣辱观,许多承载正面道德教育的传统教材被改编得面目全非,卖火柴的小女孩成为促销女郎,《背影》中父亲大耍双节棍,闰土摇身一变成为古惑仔。社会道德观、利益观、价值观部分扭曲,各种不良现象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放弃自律,是非判断不分明
人是环境的产物,荀子曾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往往会养成良好的品质;在不良的环境中生活,常常会养成不良的品质。在校园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看到:一人走路抄近道践踏草坪,后面就有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