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河——青岛母亲河诉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沽河——青岛母亲河诉说

大沽河——青岛母亲河诉说大沽河的历史起源 大沽河,古称沽水、沽尤。沽尤名称最早见于《春秋左氏传》记载。沽即大沽河,尤即小沽河。大沽河发源于烟台招远市,小沽河发源于烟台莱州市。大沽小沽发源地均接近青岛地区,大沽河自招远发源后迅速南下流入青岛地区,途径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城阳,在胶州湾入海。小沽河情况类似,在短暂的发源地流程后,南下进入青岛的莱西、平度,并在莱西、平度交界,靠近即墨时汇入大沽河。 大沽河流域位于胶东半岛西部,流域总面积4631.3平方公里,其走向大致与干流去向相同。流域北部为山区和浅山丘陵区,南部为山麓平原和平原洼地,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坡度由北向南逐渐变缓。 大沽河流域沉积地貌和大山地貌分别占流域的4/5和1/5。在山区、丘陵及平原三个地貌单元中,山区相对高程200米以上,多为震旦系变质岩,节理发育,峰顶多尖锐,山坡陡,表层化颇烈,植被较差;丘陵相对高程50~200米,顶部平圆,覆盖层较差,冲沟发育,基岩风化剧烈;平原相对高程在50米以下,分布在中下游一带,地势平坦,由第四系地层组成,土层颇厚,有少数侵蚀台地。 流域内属华北暖温带沿海湿润季风区,温差不大,全年无霜期约20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707.4毫米,径流量22.51亿立方米。流域全长179.9公里,属常年性河流。流域内有2座大型水库、7座中型水库及大量小型水库、塘坝工程,其蓄水量占全市地表蓄水量的60.33%,是青岛最大、最稳定的水源地,也是历年的防汛焦点,被称为青岛“母亲河”。 大沽河在青岛发展史上的前世今生 大沽河历史上是一条经常泛滥的河道。有史以来,青岛市就非常重视治理大沽河。据《青岛市志·水利志》记载,大沽河治理最早开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后又经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数十次治理,其治理主要是筑堤防洪;因受历史和自然条件限制,虽几经整治,但大沽河及其流域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如河道防洪能力较差、地表水拦蓄不足、个别河段水质受到污染、两岸城镇化水平不高、河道交通体系不够完善等。这些客观现状对大沽河流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形成制约。 新中国成立后,大沽河被列为省辖重点河道,逐年进行较为全面治理。20世纪50年代,对大堤进行两次大规模的岁修,以后相继进行险工护砌、堤防灌浆、河道清障及建滞洪区等工程,有效地约束了洪水,减轻了灾害。 产芝水库,又名莱西湖,位于大沽河干流中上游,兴建于1958年,是一座集防洪、灌溉、供水、养鱼、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大型水库。水库大坝长2.5公里,控制流域面积879平方公里,最大水面面积56平方公里,总库容4.02亿立方米,是胶东半岛第一大水库。当年没有专门的建设队伍,全县上下、男女老少都上阵,干活儿的人像蚂蚁一样多,工具就是铁锹、小车、竹筐,最高级的就是驴车、马车了。但是,人们干劲很足。为了建设产芝水库,43个村庄集体搬迁。莱西市望城镇的东风村、红旗村就是当年为安置库区搬迁村民而建的。 1977~1987年,青岛历史上连续10年干旱。1977年,大沽河断流,崂山水库濒临枯竭,市委、市政府当年成立青岛市大沽河引水工程指挥部。1981~1983年,又进行应急供水工程建设,将取水区向外扩展60平方公里,打井取水。在大沽河下游的胶州李哥庄镇新建李哥庄水源管理处,同时铺设77公里管道和暗渠,通往产芝水库和尹府水库,引两水库水入大沽河暗渠,解全市水荒。大沽河沿岸约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地带打井255眼,利用民井303眼。在即墨移风地区的大沽河沿岸打井80眼。同时,将原大沽河输水明渠改为自流输水暗渠并延伸至三湾庄、袁家庄。现在的移风镇地区田野中伫立的一座座红房子,就是供水“地下工作者”(指管道和暗渠)的标志风景。 至1987年,大沽河治理工程(含支流治理)总投工1531.95万个,完成工程量1750.81万立方米,总投资1290.12万元。1992年,大沽河西岸再一次加固堤坝,一直修到即墨五沽河附近。时至今日,水荒仍是大沽河挥之不去的伤痛。 20世纪50年代,胶州的老辈人对在盐碱地中种出的大米还记忆犹新。30年前,生活在大沽河沿岸的人都曾有过在河里摸鱼捉虾、在岸边丛林采摘野果的经历。那种和谐优美、舒适愉悦的田园生活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到了20世纪80年代,农田被工厂取代。工业化的过度开发和工业污染,使大沽河部分河段干涸,水质也大不如以前,水资源污染日益加剧。“沿河污染大的工厂应该少建点儿了。还有挖沙不能再挖得那么凶了,河床都挖空了。另外,大沽河里的湿地上不能再盖房子了,岸边的树也不能再砍了!”这是沿河人民的殷切希望! 护住大沽河,留住青山绿水,农田边照样能搞第三产业,农民的日子也能过出城市品位。大沽河作为青岛的母亲河,是在用母亲的伟大滋养着这座城市。她付出了所有,我们却把她的健康和美貌全部夺走。居住在大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