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的过去、现在的与未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学的过去、现在的与未来

生物学世纪离我们有多近? ——生物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 一、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及发展趋势; 二、近代三次科学革命,四次技术革命 以及当代科技革命; 三、“李约瑟难题”—— 近代科学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 四、生物学的发展史; 五、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 六、人类面临的挑战及生物学的责任。; 1、什么是科学? 人们最早是用拉丁文“scientia”表示“科学”概念,中国古代《中庸》上用“格物致知”表述实践真知的概念,日本转译为“致知学”。;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家福泽瑜吉将“scientia”译成“科学”,1893年,康有为引用“科学”二字,科学启蒙大师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也用“科学”,此后“科学”二字在中国广泛应用。 ; “科学是知识体系”,大部分辞书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是反映客观规律和事实的知识体系”。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巨著,1888年,他在《达尔文的生活信件》中提到:“科学就是事实,以便从中得到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 什么是事实? 事实可以是历史事实、社会事实、自然界的事实和其它事实,科学就是发现人们未知的事实。如:化学家发现的新元素,经济学家发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都是事实。 ; 什么是规律呢? 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事物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规律。如“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们已经找到“月晕”与“风”的关系,“础润”与“雨”的关系。; 这种反映客观事实之间联系的准确判断就是发现了规律,这种规律,就是学问,就是知识,也就是科学。总之,只要深刻认识“事实”和“规律”,我们就进入了伟大的科学殿堂。 ; 科学经过了16世纪加俐略时代个体活动→17世纪牛顿的松散群众组织时代→爱迪生(1847-1931)的“实验工厂”的集团研究时代→20世纪的国家建制时代→今天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如HGP),因此,“科学是 一项事业,是一种建制”(钱学森语)。 ; 2、什么是技术? 对技术的本质和意义进行考察研究,始于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把技术看作是制作的智慧。 17世纪,培根(1561-1626)曾提出要把技术作为操作性学问来研究。; 18世纪,法国科学家狄德罗(1713-1784)在他主编的《百科全书》条目中开始列入“技术”条目,他指出“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划体系”。 现代,许多辞书上的“技术”定义,基本上没有超出狄德罗的概念范畴。; 狄德罗的“技术”概念: ①? 把技术与科学区别开,技术是“有目的”的。 ②? 强调技术的实现是通过广泛“社会协调”完成的。 ③? 指明技术的首要表现是生产“工具”,是设备、硬件。; ④? 指出技术的另一重要表现形式——“规划”,即生产使用的工艺、方法、制度等知识,是软件。 ⑤? 和科学一样,把定义的落脚点放在“知识体系”上,即技术是成套的知识系统。;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是辨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如物理学有实验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如杠杆、滑车等也有力学。技术产生科学,如射电望远镜的发明与使用,产生了射电天文学;科学也产生技术,其著名例证如下所示:;1831年 发现电机原理 1882年 生产出发电机 1862年 发现内燃机原理 1876年 生产出内燃机 1925年 发现雷达原理 1935年 制造出雷达 1928年 发现青霉素 1943年 生产出青霉素 1938年 发现核裂变 1945年 制造出原子弹 1948年 发现半导体 1954年生产出半导体收音机 1953年 发现DNA双螺旋 1973年 生产了重组人结构胰岛素 ;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 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 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注重科学要想到技术,注重技术要考虑科学 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革命这种改造是最彻底、最根本地摧毁旧事物,而不是审慎地、缓慢地、逐渐地改造旧事物。 ——列宁; ㈠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