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语》子张篇第十九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子张篇第十九课件

子张篇第十九 ;子张主要谈“士”之标准,士之道德,以及交友之道 子夏谈为学。君子之道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洒扫应对进退”等属小道,亦当学,但“致远恐泥”,因恐其拘泥于小道小德。子夏强调其为道为德的灵活性,“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君子应该胸怀远大,忧道不忧贫,“学以致其道。”道,大道,其具体方法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并且要“温故而知新”,做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君子应加强内在修养,表现出持成庄重,温文尔雅,言辞准确的君子风貌,以信劳民,闻过则改,不必掩盖错误。 ; 子游2章。一章谈“丧致乎哀而止”,另一章谈对学友子张的评价。曾子4章。评述子张1章,从性格角度评述。论孝2章,亲丧而真情流露,父丧而“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论情与法关系1章。子贡6章。论纣1章,论改过1章,褒赞孔子4章,赞圣人无常师,赞孔子之学问,喻孔子如“日月”,如“天”,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原文】 19.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①,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注释】 ①致:拿出,献出。 【语译】 子张说:“士人在危难关头能够献出性命,遇见利益考虑是否符合道义,祭祀时考虑是否恭敬虔诚,服丧时考虑是否悲哀伤痛,这也就可以了。”;【解读】 本章记载子张论“士”。 “见危致命。”说的是无私奉献,临难则慷慨赴义。“见得思义”,说的是有私索取,临利则思天下之公义。“致命”谈“公”,“思义”谈“私”,不论公私,关乎修身。“祭思敬,丧思哀”,谈的是“慎终追远”,不忘其根本,也是孝道的延续,孝道当敬,当哀,当诚。所言,分别见于《宪问篇》《八佾篇》《季氏篇》等篇孔子所言。子张综合而言,以述先生之言。;【原文】 19.2子张曰:“执德不弘①,信道不笃②,焉能为有?焉能为亡③?” 【注释】 ① 弘:弘扬,光大。?? ② 笃:坚定,执著。?? ③ 焉能为有?焉能为亡(wú):怎么能算有他,怎么能算没有他。意即可有可无。译文用意译。亡,通“无”。;【语译】 子张说:“实行仁德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义不能坚定执著,(这样的人)有他怎么能算多?没有他怎么能算少”;【解读】 本章记载子张论“执德”“信道”。 执守道德而不能宏大,信守道义而不知笃厚。“不弘”,从广度而言,“不笃”,从深度而言。“执德”“信道”相互发明,互文足义,执德者信道者既不能推己及人,“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使其有广度。又不能求己自坚,“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使其有深度。他们徒有洁身自好之虚名。而无笃厚切綮之实功。此等人有他不为多,无他不为少,无足轻重。 ;【原文】 19.3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①。子张曰:“子夏云何②?”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③。我之大贤与④,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解读】 本章记载子夏、子张两位论“交友”。 子夏自幼家境贫寒,为学严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洁身自好,对自己要求严格,性格谨慎、忠诚、厚道。在对待如何交朋结友的问题上,孔子则告诉他择友要“慎”,选友要“严”,可以交往的人同他交往,不可交往的人则拒绝他,“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性格偏激,才高意广,孔子批评他“师也辟”,为人偏激过分,好胜而不随和。同样,在对待如何交接朋友的问题上,孔子告诉他择友要“宽”,选友要“容”,“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有修养的君子对贤于己者应尊重,对不如己者要宽容,对善者要嘉奖,对才能不足者要施于同情,“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我有贤德,当有宽容之心,容天下难容之人;我无贤德,还不待我去拒绝别人,别人已经拒绝于我了,何劳你去拒人。 子夏厚道,老实,孔子以慎交而诲之,免其泛交而受骗。子张好胜偏激,孔子以泛交而诲之,令其容众而矜不能,克制其偏狂之弊。圣人皆因材而施教。子夏之门弟子,请教师叔子张。子张也不知道孔子所教不同,子张仅以自己所闻,纠正子夏所教,亦失之偏颇。 ;【原文】 19.4 子夏曰:“虽小道①,必有可观者焉②;致远恐泥③,是以君子不为也。”;【语译】 子夏说:“即使是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它对实现远大的事业恐怕是有妨碍的,因此君子不从事这些小技艺。”;【解读】 本章子夏论“小道”。;【原文】 19.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①,月无忘其所能②,可谓好学也已矣。” ;本章子夏论“好学”。 孔子给教师的定义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日知其所无”是“知新”,“可谓好学也已矣”即“可以为师矣”。为师必须好学,子夏所说与孔子的定义结合起来看,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具备三个条件:A、温故无忘所能;B、“知新”,知其所亡;C、好学不厌,诲人不倦。 ;【原文】 19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