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中标题修辞手法及其语用作用.docVIP

新闻写作中标题修辞手法及其语用作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写作中标题修辞手法及其语用作用

新闻写作中标题修辞手法及其语用作用摘要: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新闻的门面。它不仅具有直接、间接地揭示主题、内容的作用,同时还要具有“招揽顾客”、吸引读者的作用。一则新闻,目的是让读者阅读,因此,新闻标题的吸引力量是必需的。在新闻标题中,运用诸多修辞技巧,使标题出语不凡、生动形象、趣味横生,都可增强新闻标题的吸引力。结合当代新闻标题的修辞手法运用,以探讨分析其语用作用,对研究当代新闻发展和新闻写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新闻写作;标题;修辞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04-02 常言说“题好一半文”、“额宽目明文半成”。文章标题是文章的名字,同时又是文章的门面。标题的拟定,一方面要考虑到文章主题的需要,即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文章主题,另一方面,又要考虑“门面”的需要,即增强文章标题的“磁性”,以召唤读者、吸引大众。这些特征,在现代传媒文体写作中特别是新闻标题的写作中尤其突出。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新闻的门面。它不仅具有直接、间接地揭示主题、内容的作用,同时还要具有“招揽顾客”、吸引读者的作用。如此看来,新闻标题是一门画龙点睛的艺术,是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影响新闻创作内涵及技巧的重要环节。一则新闻,目的是让读者阅读,因此,新闻标题的吸引力是必需具备的。在新闻标题中,运用诸多修辞技巧,使标题出语不凡、生动形象、趣味横生,都可增强新闻标题的吸引力。 一、比喻 用打比方的方法来描述事物就叫比喻。新闻标题运用这种修辞格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更容易理解。既然这种艺术是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想象,那么其喻体就要具体,以说明和描写抽象的事物;其喻体就要众所周知,以说明和描写不熟知的事物;其喻体就要浅显,以说明和描写深奥难懂的内容。例如:①固安的花卉,栾城的草皮,赵县的芦苇……(引)河北建成大农业“百花园”(主)。②安个“地眼”破解地球之谜(主)——“亚洲第一深井”即将在江苏东海县开钻(副)。③一道公文背着三十九颗印章旅行。④“县太爷”嫁“千金”鸦雀无声。例①②③④是将要表述的事物通过比喻形象化、通俗化,进而使读者易于明白。 二、比拟 比拟是将没有知觉、没有感情的物类,当作有知觉、有感情的人类来写,或者把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类,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物类来写。新闻标题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使得文章生动活泼,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如:①童装何时“长大”。②“菜蓝子”喊菜太贵,“菜园子”说没多收(引)。问题在于“菜摊子”太黑(主)。③豆芽为什么这样“肥”?激素催的!例①阐述中国童装企业信息不灵、孤军作战,对童装的款式、流行的把握不准,加之企业规模过小,与外国名牌童装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文章希望中国的童装尽快“长大”,形象、生动、有趣。例②写蔬菜在流通过程中,越“炒”越“贵”。运用了借喻和比拟,形象通俗、朗朗上口。例③将豆芽拟人化,非常巧妙地形容了豆芽的外形,形象又生动。 三、对偶 拟定新闻标题时,用结构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短语或句子作成一对的,就是运用了“对偶”法。其作用就在于借助对称的形式与谐和的音节,把相对的两部分突出出来,加强了标题的感染力。如:①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主)。②带来春风送去关爱(主)——双鸭山青年志愿者下乡送医送科技侧记(副)。③扶伤者,路人情切切送迷童,民警急匆匆。①②③均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将语言对称排列起来,读来也和谐上口。 四、借代 不运用事物本来的名称,而是用另外的事物来代替本来事物的名称。这就是修辞上的“借代”。它一般采用借事物的特征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用不定数来代替定数,用事物的材料或工具的名称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用具体代替抽象,用地名、人名或书名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借特定来代替普遍,借部分来代替整体,借事物的牌号来代替事物本身等等手法来完成。如:①用胶卷丈量长城的人。②“泥腿子”巨款买专利。例①中“胶卷”代替了摄影,报道一对夫妇眷恋中国长城,用手中的镜头摄下了一张张长城画面的动人事迹。例②中借特征代本体,写湖南一位叫单庭哉的农民,花了20万元购买了“高能PL新型液化气”的技术专利权的消息。 五、夸张 为了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启发读者的想象,给人以强烈、深刻的印象,有意识地把话说得夸大或缩小,这就是“夸张”。它有两种情形:一是尽量地使事物向快、高、大、好、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这种方法称之为“一般夸张”。另一种是由于说得过份,常常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来说,这种方法称为“窜前夸张”。如:①解说员大喊一声:“球进啦!”(引)韦海英一脚将巴西女足踢出决赛(主);②30万头生猪“拱”入关内(主)辽宁改写全国“南肉北调”历史(副);③今晨一爆成历史(副)3秒钟,武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