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消极因素.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消极因素

浅议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消极因素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其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课堂是教师实施这些理念和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可是,在近几年来的听课和评课活动中,发现不少语文教师课前也做了精心准备,在教法上也进行了精心研究,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师德素养、必要的教学理论内涵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对新课标的精神理解不透或停于表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干扰学生思维活动的消极因素。试分析如下: 一、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心境 心境是制约学生思维等学习活动的决定因素。良好的心境能使人观察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敏捷,使学生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而消极、紧张的心境会抑制思维的开展,甚至使思维停滞。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在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达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的目的。可是,有的教师的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明显地影响了学生的认知思维活动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造成学生思维迟钝、滞后、思路不畅。尽管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遵循“启发式”等教学原则,但由于学生思维活动出现了不良反应,常常出现启“而”不发的场面。 二、教学程序颠倒,违背了学生的思维规律 中学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占了很大的比重。在教学流程中,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法,文学作品的教学都不能违反“循言”—“明象”—“悟理”这样的程序,可是有的教师恰恰相反。在一次优秀课评选中,有四位教师均执教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忽略了由“言”入“象”这个重要程序。他们并不引导学生从读书开始,而是依据语言文字进入形象世界,抛开文章,热衷于引导学生以获取某些思考题的答案和结论为满足。尽管有个别教师也要求学生“读”了,但此时的读是为读而读,做做样子,也就是让听课者知道,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是有“读”这一个环节的。而这种机械性的教学流程设置说白了就是让学生念经式地草率读过两节文字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分析出什么“主题”“特点”等。试想,这种教学模式怎能让学生去深刻领会文坛大家的美妙意境,这种颠倒了“循言”“明象”而获“理趣”的程序的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学习文学作品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再从逻辑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规律,应该引起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切不能本末倒置,为形式而置学生的思维发展于不顾。 三、教学节奏太快,剥夺了学生的思维时间 思维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一般要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等过程才能完成。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时间是思维发展中所必需的营养素。而有人一味提什么“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口号,是有悖于学生思维规律,和学生的主体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的教学节奏太快,剥夺了学生应有的思维时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有的教师讲课速度太快。他们即便在讲授一些抽象性比较强的新知识和新理论时,也是一句接一句如连珠炮似的,滔滔不绝,句与句之间没有适当的停顿。在他们的课上,即使教师听了,也有点气喘不过来的感觉,更何况学生。(2)所给思考问题的时间太短。有些教师提出了思考性的问题后,让学生通过课文自学得出结论。无疑,这种安排是合理的,也是符合认知规律的,但由于教师不习惯看手表,怕频繁看手表给听课者留下不好的印象,因而也就只凭主观感觉来控制时间。 四、教师自问自答,导致了变相的“满堂灌” 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接着让学生回答,还未等学生回答就越俎代庖,自问自答了。这跟问题设计的难易度把握不准有很大关系,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这也就是为问而问,毫无实质意义! 课堂教学的真谛是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但由于教师对问题设计的难易度把握不准,致使学生难以适应,使得教师的活动主宰了课堂,变成了教师在演“独角戏”,导致了变相的“满堂灌”。教师在课上讲得眉飞色舞,十分辛苦,而学生听得糊里糊涂,莫名其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发挥学生的主体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行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展示。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学生思维的消极因素,强化自身的文化修养,使语文课成为一个开放、自主,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社会综合性课堂,让孩子们的那份学习的纯真,不要因教师的“好心”和教师的“下意识”而毁坏,做一个有新课标精神,有师德修养的新型教师。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