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育生命力.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语文教育生命力

浅议语文教育生命力我们知道,语文是人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交流、沟通的工具,作为语言它具有工具性。同时,为了概括一定的经验,它又以阅读和写作的形式出现,表现出其独有的人文性和思想性。以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为核心,推动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是语文教育的本质所在。 目前,由于应试需要,语文教育呈现出二律背反的乱象:语文教育求实,应试教育求虚;语文教育求活,应试教育求死(按套路走,不重过程,只重结果)。所谓“实”指的是学生学到的实用语文知识和能够有效运用于实践的听说读写能力;所谓“活”指的是注重研究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做到生动教学,高效课堂,而不是单纯培养应试能力,使学生一考就会,不考就忘。更不是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和一种表述方法,以刻板成见代替活色生香。那么,语文教育的生命力究竟在哪里呢? 一、在复杂现实与乌托邦理想的博弈制衡中积聚能量 当前,中小学新课程教育改革喜忧参半。一方面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另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重视。陈旧式、修补式、“一刀切”的小组讨论式、师生对话问答式、满堂动热闹式、多媒体式等教学方式貌似“改革型”的教学模式,实质上不过是“满堂灌”的变种。这些错误现象应该得到我们及时有力地纠正,以避免教学质量下降的趋势发生。语文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须知“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作,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方算学问。”语文教育必须体现出人的发展,这包括语言品质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发展。能够准确、妥帖、简练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是良好语文素养养成的第一要义。这不仅需要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示范与熏陶,更需要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中遵循基本的朴实、准确的表达要求,使学生明白用语如泼水与惜唾如金的交错。听、说、读、写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它决定思维的发展。思维的训练应着重于敏捷性、开阔性、深刻性、创造性方面的培养和提高。 二、在多元思考与主动质疑的双向流通中发展能力 朱熹曾经对此有过具体的阐述,“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陆九渊也有“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见解。可见,疑是学习行为的原动力。学而不疑,学生的知识就会流于表面,“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一产生,就会激起学生追根究源的天性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而解疑过程又给予他们丰富多变的情绪体验。伴随着这些体验的不断深化,学生就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在满足需要的状态下继续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方法,进而解决问题。如此良性循环,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思善疑、举一反三的优秀学习品质,而且也向目标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断得到持续和深化。 思与疑也是语文教师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是:引之以趣——想方设法进行生动语文教学,鼓励学生释常规之疑,思无疑之疑;导之以需——以学生的实际需要激发思维火花的碰撞,培养和发展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之以情——让语文学习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促使他们“情动而辞发”;晓之以理——不局限于唯书、唯师、唯课,补充富于哲理的语文学习材料,启迪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 三、在阅读写作的枝头缀满思维和个性的花朵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提倡多读、乐读、会读,让学生学会文山寻宝,艺海拾贝。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提倡多动笔、勤修改,让学生体会到自能作文的乐趣。思维清楚了,文章自然就会条理分明,立意自现。我们要努力克服以下几种毛病的产生:思维空白,言之无物;思维浑浊,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思维单一,结构僵化,乏善可陈。个性是阅读写作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注重阅读效率,提倡自主探究和动态阅读,从而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自由自然地表情达意,以实现个性写作的目的。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是有生命的,是磁力理念、魅力教师、活力课堂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的语文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在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中求得平衡发展。 (吴海峰 山西省朔州市第一中学 036002)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