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高海拔地区石灰窑操作控制条件
浅议高海拔地区石灰窑操作控制条件摘 要:在高海拔地区对石灰窑的操作控制条件进行阐述和论证,以保证窑况稳定,操作平稳。
关键词:高海拔 石灰窑 操作条件
石灰窑是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设备之一。纯碱生产对石灰窑的要求是:石灰石的分解率高;分解产生的CO2浓度尽可能高;用于煅烧的燃料消耗低;所制得的石灰乳质量好。我厂有竖式混料石灰窑7座,规格7200/5300×37500,因此要保持窑况稳定,合理的操作控制对生产非常重要。
一、窑内反应和反应区
石灰窑内的主反应CaCO3→CaO+CO2,是一个可逆吸热反应,要使反应向右进行必须升温降低系统的CO2分压,即及时排出气体。石灰石在竖窑内煅烧时,沿窑的高度从上至下分为:预热区、煅烧区、冷却区。煅烧区为主反应区,约占窑的1/2.预热区约占1/4,这一区主要是物料的干燥和预热以及气体的冷却。冷却区约占1/4,这一区主要是用生石灰的物理热来预热空气以节约燃料,并将石灰冷却后从窑内卸出。各区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随条件的变化产生一定的上下移动。与原料、燃料的质量及粒度、配比、上石量及风量,以及操作有关系。
二、控制条件
1.石灰石的质量及粒度
用质量好的石灰石,石灰石含CaCO3高,相应降低杂质含量,可减少燃料消耗外,还可提高煅烧区温度且减少结瘤,提高CO2浓度。石灰石粒度过大。易造成生烧,且窑内停留时间长,影响生产能力,粒度过小,易形成偏烧。我厂实践表明:粒度50~150mm之间,有利于煅烧。
2.烟煤的质量及粒度
用质量好的烟煤固定碳含量高,热值高挥发分低。过大,烧不透,出灰窑的石灰夹带有烟煤,使燃料消耗增加。粒度过小,窑内阻力增加,通风不好,机械不完全燃烧和化学不完全燃烧增加。我厂实践表明:粒度30~60mm之间,窑况稳定。
3.配焦率
100㎏石灰石所配的燃料(㎏)称为配焦率。配焦率过高使CO2浓度降低,引起石灰石的过烧或结瘤,过低使石灰石生烧。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石灰石的质量及粒度变化、烟煤的质量及粒度变化,石灰石的煅烧程度,以及窑气成分,顶温灰温、负荷及设备称量效果来调整配焦率。
4.风量和风压
烟煤的加入量应与加入烟煤所需空气量相适应,每煅烧1t100%的石灰石约需空气量550m。风压根据窑的有效高度和烟煤粒度而定。正常情况下,风量小时风压低,风量大时风压高。怎样使空气均匀的通过窑身截面,减小阻力,维持适宜的窑顶出气压力及温度,是操作的关键之一。
5.窑顶出气压力
窑顶出气应维持正压,以免漏入空气窑内,使CO2浓度降低。但压力过大时鼓风机电力消耗增加,一般应维持在0.3~0.5KPa.
6.出气、出灰温度
高效率的操作下,窑顶出气温度及灰温均低,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煅烧区。出气及出灰温度过高不仅燃料消耗增加,热效率下降,CO2浓度也降低。在 实际生产中,出气及出灰温度的控制与上石量、风量和风压、配焦率、出气压力、石层及设备更换等联系在一起,其中之一的条件变化都会引起顶温及灰温的变化。
7.石层及出灰速度
窑内石层过低,会降低窑的有效高度,使窑的生产能力下降,过高不利于布料效果甚至损坏窑顶设备。均匀稳定的出灰是保证窑温稳定的前提,出灰速度慢,造成煅烧区上移,出灰速度快,造成煅烧区下移。
8.返石量
一般返石量为3.5%左右。窑内生烧主要是配焦率低所造成的,生烧时返石量增加。返石掺入新石灰石内再进入窑内煅烧,其掺入量不得超过5%。40mm以下石块不得加入窑内,否侧会影响窑内通风,使窑生产能力降低,并使窑气浓度降低。
总之以上工艺条件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个条件的改变,都会引起窑况的变化,从而影响煅烧过程。综合分析这些条件,提前进行调整,才能保证窑况稳定。
参考文献
[1]纯碱工学[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2.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