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及及中唐古文运动.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独孤及及中唐古文运动

独孤及及中唐古文运动摘 要:独孤及是唐代古文运动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其古文创作思想中宗经明道、师法汉代文章创作的主张及其关于志、言、文等论述是唐代古文运动文学思想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古文创作中诸如论说文、传记文和山水游记等作品的多方面创新则昭示了中唐古文发展的路径;其开帐讲学、奖携后学的社会活动则直接培养了大历贞元年间的一批古文作家。独孤及的文学思想、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对大历贞元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独孤及;中唐;古文运动;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2)04—0166—04 独孤及(725—777),河南洛阳人,盛唐和中唐转折之际重要的文学家。《旧唐书?韩愈传》云:“大历贞元年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和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①《四库全书总目》也对独孤及文学史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考唐自贞观以后,文士皆沿六朝之体,经开元天宝,诗格大变,而文格犹袭旧规,元结与(独孤)及始奋起湔除,萧颖士、李华左右之。其后韩柳继起,唐之古文遂蔚然极盛,斩雕为朴,数子实居首功。《唐实录》称韩愈学独孤及之文当必有据。”②当今出版的唐代文学史著,对独孤及这样一位卓越的古文大家之研究仍存在诸多空白,本文尝试就独孤及的文学思想、文学创作实绩和社会活动的若干问题予以阐述。 一、独孤及的文学思想 独孤及的文学思想既有对前人的继承,也有自己的思考,是古文运动理论渐进发展过程中一个具有创作探索意义的阶段。其主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宗经明道、师法汉代文章、文章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众所周知,复兴儒学是古文运动的主旋律,早期的古文学家萧颖士和李华都曾倡言宗经明道。萧颖士在《江有归舟序》中认为:“所务乎宪章典法、膏腴德义而已。”“所务乎激扬雅训、彰宣事实而已。”③在《赠韦司业书》中言说道:“丈夫生遇升平时,自为文儒士,……尚应优游道术,以名教为己任,著一家之言,垂沮劝之益,此其道也。”④李华在《杨骑曹集序》云:“读书务尽其义,为文务申其志;义尽则君子之道宏矣,志申则君子之言信矣。”⑤青年时代的独孤及曾师从萧颖士和李华诸人,宗经明道自然也构成了独孤及文学思想的首要观点。独孤及在为李华的文集作序时说:“公之作本乎王道,大抵以五经为泉源。”⑥在独孤及看来,李华文章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其作品坚持了宗经明道的创作指导思想。梁肃在《独孤及集后序》一文有独孤及文学思想最为完整的表述,文章云:“洎公为之,于是操道德为根本,总礼乐为冠带。以《易》之精义,《诗》之雅兴,《春秋》之褒贬,属之于辞。”⑦综上观之,无论从独孤及的师从学习内容,还是他本人对同时代作家的评价,以及其门生对独孤及本人作品的理解,独孤及宗经明道的文学理念是没有异议的。独孤及的文学思想还表现出鲜明的师法汉代文章特点。所谓“师法汉文”就是师法汉代文章干预现实、经世致用的“实录”精神。梁肃在《独孤及集后序》称誉独孤及的文章说:“论人无虚美,比事为实录,天下凛然复睹两汉之遗风。”⑧在同一篇文章里,梁肃还记述了独孤及对自己的教诲:“后世虽有作者,六籍其不可及已。荀、孟朴而少文,屈、宋华而无根。有以取正,其贾生、史迁、班孟坚云尔。”学者汪晚香曾有这样的认识:“古文学家,……在文与道的关系上,由重道轻文逐渐发展到重道不轻文,由一味强调明道逐渐发展到也重视反映现实,由一味强调宗经逐渐发展到也重视师汉。”⑨由此可见,无论是独孤及本人的论述或是学者的评价都表现出他对汉代文章的推崇和学习。独孤及关于志、言、文的论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唐代,反对华而不实的骈丽文是古文革新贯穿始终的基调。所谓反对骈丽文风的讨论, 其实是关于文章内容与形式问题的讨论。萧颖士在《江有归舟序》中对骈俪文风进行了中肯的批评。文章云:“文也者,非云尚形似、牵比类,以局乎俪偶,放于绮靡,其于言也,必浅而乖矣;所务乎激扬雅训、彰宣事实而已。”⑩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一文也阐述了对骈俪文风的认识,即独孤及关于“志”、“言”和“文”问题的论述,文章云: “志非言不形,言非文不彰,是三者相为用,亦犹涉川者假舟揖而后济。自典谟缺,雅颂寝,世道陵夷,文亦下衰。故作者往往先文字,后比兴,其风流荡而不返,乃至有饰其辞而遗其意者,则润饰愈工,其实愈丧。及其大坏也,俪偶章句,使枝对叶比,以八病四声为桎梏,拳拳守之,如奉法令。闻皋繇、史克之作,则呷然笑之。天下雷同,风驱云趋。文不足言,言不足志,亦犹木兰为舟,翠羽为揖,玩之于陆而无涉川之用,痛乎流俗之惑人也久矣!……公之作本乎王道,大抵以五经为泉源,抒情性以托讽,然后有咏歌,……故风雅之旨归,刑政之本根,忠孝之大论,皆见于词。” 从文章行文的论述来看,志相当于文章的内容、内在精神,言、文相当于语言修辞、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