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骨膜下注射治疗突聋临床观察.docVIP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骨膜下注射治疗突聋临床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骨膜下注射治疗突聋临床观察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骨膜下注射治疗突聋临床观察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2010年3月~2012年4月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骨膜下注射治疗突聋,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大部分突聋患者79例(80耳),其中男33例,女46例,女性患者中有1例双耳前后患病合并有甲状腺功能低下。除听力下降外,79例患者伴有耳鸣46例(5823%),合并眩晕16例(2025%)。轻度耳聋16例(2025%),中度耳聋16例(2025%),中重度聋36例(4567%),重度聋11例(1392%),发病至治疗时间6小时~1年。全部病例经耳镜检查,系统的听力学测试(纯音测听、声阻抗、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反射)和内听道CT,排除了中耳炎、内耳畸形、听神经瘤等病变。 治疗方法:随机把79例(80耳)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支)患侧耳后骨膜下注射,隔日1次,注射5支。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10mg+生理盐水100ml静滴,3天后停止改为泼尼松30mg,每天早上1次口服,6天后改为泼尼松10mg,每天早上1次口服,应用3天后停止,其余治疗相同。天麻素针10g+生理盐水100ml静滴,甲钴铵1mg+生理盐水10ml静滴。14天1个疗程,治疗期间每3天复查听力1次。 疗效判断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电测听4个频率(500、1000、2000、4000HZ)气导纯音听阈均值(PTA)。下降10dB为有效。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100软件计算(X±S)。 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后PTA分别为6714±2302dBHL和3128±2106dBHL,对照组治疗前后PTA分别为6632±2366dBHL和4561±2524dBHL,经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两组治疗后PTA下降的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10dBHL 9例、10~19dBHL 24例、20~30dBHL 32例、>30dBHL 14例,总有效率8860%,无效1139%均为眩晕患者。 发病至治疗时间与治疗效果的关系:两组1周内治疗有效例数最多(7089%),1~3周治疗效果次之(1772%)。 讨论 因突聋的病因不明确,目前的治疗方法较多。1980年Wilson等发现类固醇激素治疗突聋的有效率61%,从那以后在美国口服类固醇激素被作为常规方法治疗突聋。目前常规的糖皮质激素给药方式有两种,即全身给药和经鼓室局部给药,虽都已取得一定疗效,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全身给药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必须通过内耳的血-迷路屏障,才能达到内耳发挥作用。因此为了在内耳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临床工作中需要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但如此应用可能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伴有胃溃疡、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鼓室给药为有创治疗,存在中耳感染,药物进入内耳的剂量难以控制,持续给药效果不稳定等缺点。耳后给药是一种新的给药方式,在临床工作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验证明,耳后给药药物在乙状窦血中特别是同侧乙状窦血中的浓度达到较高峰值,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为对侧的241倍。同时,耳后给药体循环血中的药物浓度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而降低了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Stokroos RJ,Albers F,Schirm J.The etiology of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experimental 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 of the inner ear.Am J Otol,1998,19(8):447-452. 2Lefebvre PP,Staeker H.Steriod perfusion of the inner ear for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fter failure of conventional therapy:a pilot study[J].Acta Otolaryngol,2002,122:698. 3余力生,马鑫.耳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顽固性低频型感音神经性聋.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814. 4静媛媛,余力生,李兴启,等.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4):354-357.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