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部地区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应注意问题
西部地区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应注意问题摘要:云南省是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大省,具有丰富的佛教旅游资源,极具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通过对云南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中需要引起高度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当前西部地区宗教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云南;佛教文化;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12)01-0058-07
佛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人类博大精深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一种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极富内涵的人文旅游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云南佛教文化资源丰富,有着优良的资源品度,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文化效益。然而,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由于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开发不当或盲目开发将会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无法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因此,云南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过程中,我们应始终保持科学、慎重的态度,尤其是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处理好佛教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旅游资源如不进行开发利用难以发挥其效益,但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又难免会对旅游资源造成不同程度地破坏。因此,必须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实行保护性开发。从本质上讲,佛教文化本身具有非商业化的特征,它是人们在精神领域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智慧集成。如果为局部或眼前利益所驱动,对它实施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纯商业性开发,很可能会使其最纯粹的内涵变味乃至丧失,最后仅剩下一副毫无生气的空洞躯壳。所以必须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保护为前提,以开发促保护,力争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的良性循环。
首先,要加快修复云南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进程,加大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尽快恢复其历史规模。只有精品才能产生效益,要打造优秀的佛教文化旅游产品,就得先进行修复,之后再进行组合创新,进而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由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起步较晚,遗产保护的公共投入也较为有限,资金的缺乏是佛教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云南佛教文化遗产数量庞大,目前仍有大批亟待修复的佛教文化遗产,因资金困难而得不到修缮。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增加保护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牵头,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筹集保护资金;佛教文化资源开发所得的经济收入,也要保证有一定的比例用于其保护与修复。
其次,开发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佛教文化资源及其所依存的环境,认真贯彻执行“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便不可复原;即便是重修、重建也难以恢复其原有价值。因此,在进行旅游开发时,要遵循有关文物保护法规,绝不能以牺牲佛教文化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出现先损毁后修复的现象。佛教寺庙中的古建筑、古雕塑等人文遗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价值,必须加以合理地保护,从而为实现佛教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好物质形态的,也要保护好非物质形态的,如佛教节庆、佛教音乐、戏曲、舞蹈等。只有将佛教文化资源及其所依存的环境全方位地保护好,才能使佛教旅游资源的价值发挥最大效益。佛教文化景区应是一方净土,不论是在景观的设置,还是在文化氛围的营造上,都要充分体现出佛教的庄严和神圣。目前,云南一些地方在佛教文化遗产开发利用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些佛教文化遗产在修复、重建时,或是粗制滥造,或是随意将历史文物和建筑现代化,肆意破坏佛教景点的价值和风格。一些佛教景区的扩建工程与已有建筑没能保持好风格、规格上的一致,导致景区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在佛教名山圣地随意架设缆车,游客匆匆上下,既无法领略佛教圣地的神秘氛围,又破坏了佛教文化资源赖以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因而,加强对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去规划、统筹管理佛教景区的开发;建立科学的保护机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努力减少、降低因自然、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坏。在这方面尤其是要做好开发前的调研、论证工作。要事先聘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充分论证其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将开发工作建立在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要注重建章立制,将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保护与开发工作的双赢。
最后,旅游开发还会对佛教场所正常的活动产生或多或少的干扰和影响。因此,处理好佛教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我们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适度的原则,处理好旅游活动和佛教自身发展的关系。如尊重信教群众的感情,遵守宗教活动场所的规定,把对寺院日常活动的干扰降低到最小程度,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区县小升初数学试卷(解析版).docx
- TCECS 1240-2023 弃土场工程技术规程.docx VIP
-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4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df VIP
- 2025年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竞赛规则.pdf VIP
- 最后一片叶子英文剧本.docx
- 地下铁道施工技术课件:基坑的围护结构-排桩.ppt VIP
-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全册各章节课时练习题及章末综合测验 含解析.pdf VIP
- 小时工劳务合同范本(2024版).docx
- 湖北工业大学2023-2024学年第2学期《高等数学(下)》期末试卷(A卷)附标准答案.pdf
- 河道开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84页).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