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的老人》优质课课件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桥边的老人》优质课课件概要

关 于 小 说 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剧本 概念: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表现手法:诗体、书信体、章回体、意识流 人物描写手法: 正面: 语言 动作 肖像、神态 心理 细节 侧面 : 环境烘托,选取其他人物进行对比 环境:自然与社会 情节模式: 完整模式: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一般模式: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渴望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蔓延不断,并构成人类历史的一个独特的篇章。据统计,从地球上出现文明以来的5000多年中,人类先后发生了15000多次战争,有几十亿人在战争中丧生,在这5000多年中,人类共有300年是生活在和平环境中。即,每100年中,人类最少有90年是生活在战争状态中。 桥边的老人 2008.02.19 (美)海明威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 2.灵活运用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3.品味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灵独白, 4.明确人物的形象,把握课文的主旨。 海明威(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 (“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 文题解读 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 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 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与前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整体感知 首段进行_______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_____。 主体部分由________构成情节。 最后一段交待______,既是对背景的再次点明,又有一定的反讽意义。 场面 环境 对话 结局 自学问题 相互展示 1.读第一段,感受大战即将来临时的场面,大战之前是什么场面?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概括。 明确:作品开篇通过“戴钢丝边眼睛”、“尘土”、“浮桥”、已经忙着逃命的车辆、人群的各种动作以简单的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战争来临前忙乱的极富写实效果的画面。 “我”是谁? 课文有关介绍:“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2、叙述视角 推测:“我”也许是名战地记者,也许是名抗击法西斯的战士。 谁来说 我 叙述视角 叙述人称: “我” 第一人称 叙述视角第一人称的优点: 首先,这种角度给了我们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一个真实的特写,可以增加一些真实感和亲切感。 ??? 其次,由“我”来讲述故事,那么“我”就是故事的见证者,故事的每一情节都是“现在进行时”,增加小说的真实性,使读者对下一个情节有所期待,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拉近读者和作品的距离。 最后“我”是线索人物,贯穿故事始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讨论总结 第一人称的缺点: “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我’的所见所闻,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只能推测,这对读者而言,要求能挖掘人物的心理,体味故事的内涵。 由“我”来讲述故事,“我”所知道的内容是有限的,比如这个老人的身份、他的经历和未来,很难把故事的全部内容呈现出来。这种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述故事的视角便是有限视角,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最常用第一人称。 叙述视角 小说还有一种视角就是全知视角(第三人称) 请看莫泊桑《项链》中的一个片段: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象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着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分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