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电厂工程除灰渣系统设计介绍及运行分析
????工程概况
××发电厂位于××省××市××乡太坪村、坪塘村和振新村,西北距××市8.0km、距××老电厂5.0km。厂址处于湘黔铁路和S312省道之间的狭长梭形地带。一期工程系××老电厂易地扩建工程,建设规模为2×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并留有再扩建2×600MW机组的余地。工程于2004年6月开工建设,#1、#2机组分别于2006年4月12日和7月5日通过168h试运行。
一期工程锅炉采用东方锅炉厂生产的“W”型火焰炉,制粉系统采用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正压直吹送粉,每台炉配两组双室五电场电气除尘器,除尘器效率99.81%?。
厂内除灰渣系统采用灰渣分除、湿式除渣、干式除灰方式,渣通过刮板捞渣机进渣仓后汽车外运、灰进入正压浓相气力输送系统集中至灰库,干灰调湿后采用管状带式输送机运往禾毛冲干灰场碾压堆放。
?
2.????设计原始资料
2.1?煤质资料
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均采用××当地的无烟煤。
设计煤种??每台炉燃煤量??298.97t/h
收到基灰份Aar??32.87%??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v.ar 19569 kJ/kg
校核煤种??每台炉燃煤量??311.49 t/h
收到基灰份Aar??38.24%??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v.ar 17412 kJ/kg
2.2?灰渣量
表2-1?????????????????????????????灰 渣 量 表
灰渣量
机组台数 小时灰渣量(t/h) 日灰渣量(t/d) 年灰渣量(104t/a) 灰 渣 灰渣 灰 渣 灰渣 灰 渣 灰渣 设计煤种 1×600MW 92.3 10.3 102.5 1846 206 2052 41.54 4.64 46.18 2×600MW 184.6 20.6 205.2 3692 412 4104 83.1 9.27 92.37 校核煤种 1×600MW 119.1 13.26 132.36 2382 265.2 2647.2 53.6 5.97 59.57 2×600MW 238.2 26.52 264.72 4764 530.4 5294.4 107.2 11.94 119.14 注:?1、日利用小时按20小时,年利用小时按4500小时
?????2、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为q4=3.0%;
3、灰渣分配比为85%:15%
2.3贮灰场
贮灰场为位于厂区东偏北的禾毛冲灰场,分为南、北2部分,初期利用北部灰场,灰场容积892×104m3,可满足一期工程贮灰10a;后期利用南部灰场,灰场容积1575×104m3,可满足一期工程贮灰19a。该灰场距厂址约1km,管状带式输送机长度约1.2km。
3.????系统设计概况
3.1?底渣处理系统
底渣处理系统包括渣处理系统及渣水系统,采用单元制,即每台炉设一套独立系统。
3.1.1?渣处理系统
渣处理系统采用机械除渣方式,连续运行。在每台锅炉渣井底部安装一台大倾角刮板捞渣机将炉底渣连续捞出,炉渣经过捞渣机的倾斜段脱水,使排渣的含水率不大于30%,然后直接排入渣仓,再装入汽车外运。捞渣机及渣仓均由青岛四洲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供货。
刮板捞渣机出力30~70t/h,锅炉中心到捞渣机排渣口水平长度41.3m,提升段倾斜角33°,头部高度16.7m,锅炉下联箱标高8.0m,设有液压关断门。捞渣机驱动装置采用瑞典赫格隆液压马达及液压动力站,驱动电机功率为30kW,捞渣机链条调速方式为变量泵调节。
每炉配有2座钢结构渣仓,渣仓顶部设有输渣皮带及电动犁式卸料器,炉渣由捞渣机头部出口落至渣仓顶部输渣皮带,通过启停电动犁式卸料器切换渣仓。仓体底部区域设有析水元件,渣仓底部配有气动排渣门,排渣门底部高度为3.5m,渣仓直径7m,有效容积为220m3。
3.1.2???????渣水系统
渣水采用闭式循环系统。
捞渣机槽体溢流水通过沟道流入布置在锅炉房零米捞渣机尾部溢流水排水口旁的溢流水池,溢流水池内的渣水由渣水提升泵输至高效浓缩机处理,处理后的水由布置在高效浓缩机下的渣水循环泵输出,途经管式水-水热交换器冷却后供捞渣机循环使用。
每炉设1座溢流水池,有效容积为30m3。水池上设有2台立式渣水提升泵(1运1备),其参数为Q=200m3/h,P=0.23MPa。
每炉设1座高效浓缩机,直径12m,有效容积为405m3。高效浓缩机布置在每台炉炉后锅炉房外侧,其下设有2台渣水循环泵及2台调湿水泵,分别提供捞渣机循环用水及灰库调湿灰用水, 高效浓缩机溢流堰底部共有4个排水口(均布),渣水循环泵和调湿水泵的进口管直接接自溢流堰排水口,以保证泵的进水效果。高效浓缩机内沉渣由布置在高效浓缩机底部的排浆泵连续输送至捞渣机槽体尾部。
为降低捞渣机冷却水温度,保证捞渣机使用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