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适度惩罚 优化常规.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适度惩罚 优化常规

适度惩罚 优化常规初涉教坛,班里的调皮孩子让我真是伤透了脑筋。批评时诚恳又信誓旦旦,转身 却又故态复萌。到底怎样的我教育方法和手段才真正适合他们?在这半年多时间 里,我悟出的真谛是:适度惩罚。 那怎样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进行适度惩罚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镜头(一):每次吃午饭,幼儿园里总是有个别小朋友喜欢乱扔骨头和不爱吃的 饭菜。老师苦口婆心地说了好多次,不可以把骨头之类乱扔,要放在托盘里,可 是他们就是不听,甚至乐此不疲地将此当做游戏,看老师背过身去就开始扔。这 天,当程程又在乱扔骨头的时候,被老师抓了个正着。当时老师真是又气又恼, 决定利用这次机会好好教育一下小朋友。老师对程程说:“老师说了多少次了, 不能把骨头丢来丢去,要放在托盘里。小朋友们,你们说他的做法对吗?”“不 对。”其他小朋友马上叫了起来。“你自己说说,现在应该怎么办?”老师又问 程程。程程不知所措地摇摇头。于是,老师故意说:“程程犯错了,真是个捣蛋 鬼。老师越来越不喜欢你了。今天你就留在幼儿园不准回家,把扔一地的骨头整 理干净,然后拿你的衣服来擦地吧。”程程看着老师,急得都快哭了:“老师, 不要啊……”而其他的小朋友则似乎在幸灾乐祸,一个劲地偷笑,还说:“脱衣 服擦呀。” 程程拼命用双手护住自己的衣服,涨红了脸。看时间差不多了,老师说:“今天 ,老师就原谅程程。如果以后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这样做,老师只好请他用自己 的衣服把地上擦干净。大家记住了没有?” “记住了。”小朋友们齐声说。 镜头(二):过了几天,这样的事情仍有发生。对同样的事情,老师打算用新的 办法解决。吃完饭,老师故意让保育员暂停打扫,然后把孩子们集中到自己前面 ,有声有色地讲了一个《调皮的小花狗》的故事。故事讲完后,老师问小朋友: “为什么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不愿意和小花狗做朋友?”“小花狗太顽皮了,吃饭 的时候不听老师的话,一直乱扔骨头,还扔到别的小朋友的碗里,所以小朋友都 不愿意和他做朋友。”孩子们纷纷说。 “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地上有没有脏脏的骨头呢?”听了老师的话,小朋友们 纷纷站起来寻找。很快就有小朋友说:“第二组的地上最脏了,都是骨头!”还 有别的小朋友说:“程程把骨头都扔到第一组去了。”一时间大家都在议论纷纷 。老师说:“现在,请大家找找自己的好朋友吧。大家都找到好朋友,然后与好 朋友抱在一起。”程程看看老师,又看看别人,一动也不动,别的孩子也没有到 他身边的。老师继续问:“小花狗怎么样才会有好朋友?”“让小花狗去把地上 的骨头扫干净,改正错误,这样大家就愿意和他做朋友了。”“是呀,地上有那 么多的脏骨头呢,多影响环境啊!”“老师,让程程去把骨头扫掉吧。” 老师让程程去拿扫帚,然后把地上的骨头打扫干净。他马上去拿了扫帚,一下一 下地扫起地来。虽然不是扫得很干净,但就是要让孩子用“付出劳动”的方式来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孩子会明白自己做错了就必定要承担 后果,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习惯。 在程程扫地的时候,老师问小朋友:“程程还是好孩子吗?你们还愿意和他做朋 友吗?”“愿意,改正了错误就是好孩子。”等程程扫完后,老师让孩子都和他 拥抱一下,程程也露出了开心的微笑。从此之后,程程果然不乱扔骨头了,大家 都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 两次教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教育结果呢? 在第一次教育中有言语说教的毛病,而这毛病也是我们很多老师以前经常犯的一 个通病。发现幼儿乱扔东西时,我们采取的往往是消极的制止和纠正的教育行为 。只会用批评、命令、说教甚至惩罚的方法。孩子迫于老师的命令和惩罚,会违 心地说:“我再不这样了。”可是下次这样的错误还是会继续。殊不知,老师这 样的唠叨,无形之中成了幼儿行为的催化剂,促使其变本加厉地犯错。你越不让 他做,他越要做。这就是第一次教育失败的原因。 在第二次教育中,教师改变了教育策略,创设了一个情境。通过移情法,让幼儿 明白了道理,从而消除了因简单制止而使孩子产生的逆反心理,让幼儿欣然接受 教师提出的惩罚建议。这样的教育既不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也能够给他们指明 一个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师幼的关系是友好的,平等的。让幼儿真正理解某些 行为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后果,才会促使其将“不要做”内化为自觉的要求。 孩子刚懂事的时候,是非观念很不强,并不能明确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这也会引来一连串父母或教师的批评、斥责甚至惩罚。俗话说得好:“良言一 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辞 。我们应真诚地去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