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回归教育本真.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待花开-回归教育本真

静待花开:回归教育本真【摘 要】教育的本真就是呵护、唤醒、激励儿童学习愿望、提供儿童适宜生长的环境和条件,让儿童依据天性,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在活动中自由、自主地学习,从而在儿童自主学习和生命体验中实现儿童自化。然而,由于我们对生命的误解,对教育的误解,更多地采用强制而非鼓励自主的手段,使得教育离开了它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教育本真;儿童学习天性;受动;被控制 教育的本真就是呵护、唤醒、激励儿童学习愿望、提供儿童适宜生长的环境和条件,让儿童依据天性,依托人自身的生命内蕴,一如既往地充满好奇心、充满学习和探究的热情,更自主、更高效地学习,从而在儿童自主学习和生命体验过程中实现儿童“自化”,正如老子所言:“我无为民自化”。教育要有从容的心态:一切只需等待,静待花开,静待心灵慢慢状大。然而,由于我们对生命的误解,对教育的误解,更多地采用强制而非鼓励自主的手段,使得教育离开了它的应有之义。新课程改革强调生本教育,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改的实现有赖于把教育回归到“学,即教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天性。 一、学习是儿童的天赋能力 为什么在婴幼儿的早期,无论什么家庭背景、家庭环境中正常的儿童,都能够获得作为人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呢?是因为每个儿童具有渴望成长的愿望。他渴望像成人一样能自由地走、自由地活动、自由表达。为此,他付出努力,不折不扣的学习,他密切注视着成人世界,观察着、模仿着。在学习过程中,他不知摔了多少跤,吃了多少苦,但他没有退缩、没有放弃,在大人看似很无聊、很枯燥的重复中,不断地、反复地学习,终于在踉踉跄跄中学会了走路,在呀呀学语中学会表达。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人为婴幼儿说话、走路的能力制定发展目标和学习计划,更没有针对性的严格的训练,也没有被强迫“做作业”,踉踉跄跄、结结巴巴,家长也没有认为不正常,更没有指责、批评,而孩子在家长的这种“放任”中却没有变得懒惰,每一个正常婴幼儿都获得了这些能力,他们靠自身的努力,成人只起鼓励性辅助作用,但孩子气那种要成长的欲望,要参与世界欲望才是他成功的最根本动力。 从婴幼儿生活能力习得中证明孩子的学习是一种自主行为,成人的帮助是外力,会起一些作用,但作用是有限的,而且要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性因素是孩子自身。而孩子学习动力来自他对世界的好奇,对世界参与欲望。对孩子来说,由于出生时是一块“白板”,任何经验都在填补他大脑的空白,拓展他大脑的空间。因此,他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好像神奇的魔笛,音乐奏起,孩子们都追随魔笛而去,也只有孩子才有这种了解世界、探究世界的执着。而孩子这种求知的需要,满足好奇心的欲望是天生的,在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过程中习得各项能力。造化不只赋予初生的婴幼儿这样的天性,实际上这种天赋贯穿我们的一生。学习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天,人的生长过程就是学习过程。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一年年长大,家长对孩子越来越失望,报怨越来越多,“恨铁不成钢”成了家长最日常语言。久而久之,在某些大人的心目中形成这样观念:孩子是被动的,孩子是愚笨的。因为被动,所以“不打不成器”,必须大人在后面催着、赶着、逼着,他才会学习;因为愚笨,所以要一点一点教,一点一点地学,而且巨细无遗地教,反复地学,才能记住。而学校教育本应是儿童成长与学习的自然延伸。可是,我们常常在用有限的、不能进入生命的知识霸占他们所有时间,用强迫性方式来窒碍学生的思维空间,这也违背了学习的本义,当学生处于被外部世界完全控制着状态时,他的学习本能自然被压抑,失去了学习权利。这时学生的生命已经被扭曲、被压迫,这也是体现了弗莱雷提出的“被压迫”现状和无奈。 二、“受动”和“被控制”:教育的本真的失落 长期以来,教育展现“受动”和“被控制”一边倒现状。成人以自身世界“成熟”的标准去对照儿童,作为儿童生长的目标,想方设法让儿童尽快填补“空白”,缩短儿童的未来成熟状态,让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正是这样忽视甚至无视儿童成长性本质属性,使教育对于儿童的价值和意义被扭曲和异化为儿童成长之外的另外一个需要儿童适应的过程。 首先,教育目标功利化,使教育被赋予了无限价值意义,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承载着学校、教师、家长太多的期望和重托,泛功利化的思想扭曲了学习的外在意义。学习不是追求真理,获得智慧,而是把学到知识写到试卷上,将知识变成一个获得某种生存手段、达某种目的或换取某种东西的商品。正如鲁洁教授所说:“知识也被商品化,成了人们用以交换所要占有物品的商品,人们不再为了认识而去学习,而是为了分数、学历、文凭、证书……这一切知识的代码而学习,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