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实践环节发展瓶颈及对策探析.doc

高职教育中实践环节发展瓶颈及对策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职教育中实践环节发展瓶颈及对策探析

高职教育中实践环节发展瓶颈及对策探析摘要:针对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制约了其中实践环节发展的主要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推进其发展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14802 1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在各职业学校的办学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困惑,这些问题与困惑阻碍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1.1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本人曾经担任过两个班的专业课教学工作。两个班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学效果相差很大。A班学生来源于车间的工人,他们当中有机修工、保养工、挡车工等。B班学生是当年录取的应届毕业生。在学习工艺流程这一章节的时候,A班的课堂学生能够轻松地领会教学思路,在学习过程的悟性很强,甚至有的学生可以把工作中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来讨论,课堂上的互动状态非常好。而B班的课堂则是另外一种情形,尽管在教学过程中也把学生带到生产现场去认识机台,熟悉生产流程,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把握仍就停留在认识了解的水平上,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灌输式,学生的提问很少,更谈不上教学过程的互动。这一学期下来A班给了我专业课全校最高分,B班的教学评价则是一般。反思这一结果说明:A班的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学习是有收获的,是满意的。而B班的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学习收获是有限的,感受到的只是皮毛而已。 就目前职教学生的来源分析,基本上是B班这种情况,他们没有从业的经历,初中或高中毕业就进入职业学校,对专业不了解。基于这种状况我们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能否考虑把实践性课程安排到理论课前面,让学生入校以后先去“生产现场”上班,比如学校的实训基地,实训车间等,先做“学徒”,再学习书本知识,合理设置劳动与学习时间,边干边学?劳动时间可以根据不同工种进行科学制定,也就是强调首先要从实践中来。这一点可以借鉴国外的职业教育。比如瑞典的徒工培训,国家法律规定所有的学徒都要按照培训计划大纲,经过从简单到复杂的基本加工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生产车间师傅的指导下,结合生产边干边学,做到既出产品又学技术。而我国目前多数的职业学校在课程安排上还在延续从基础课到专业课最后实习的培养模式,因此目前国内外的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差距很大,学生动手能力差。 1.2教师身份单一,教学内容理论化 华西医院作为四川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的综合性教学医院。这里的大多数医生尤其是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们既有门诊的任务,又有住院病房的工作、既有科研任务,又担任课堂教学工作。作为教师,他们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来自于书本,更重要的是来自大量的门诊,临床病例,并经科研考证,这样的教学内容是科学严谨的,课堂是生动的。 此情形与目前的职业教育相比较,同样是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后者的状况却不容乐观。担任教学的职教老师多数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走上讲台,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授,由于职教教师待遇低下,深造的机会太少,能够自愿深入一线充实书本,丰富课堂的人就更少了。这种单一的教师身份势必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的折旧更是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落后于生产实际。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关键。我们的职业教育是否可以借鉴华西医院的人才管理模式呢?我们的职业教育从业人员可不可以改变目前这种单一的教师身份呢?如果从事职教的老师同时又是车间的技术员、车间主任或者同时兼任某一项目的施工员、项目负责人,学校的教学质量又会有怎样的改变呢? 1.3职教学生身份定位不准确 在负责学生就业推荐的工作当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当我们问及某一学生今后想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是“去工地做施工员?”还是“做内业、做资料?”时,有时候学生的回答会让我们惊讶,“要看这个单位能不能让我学到知识!”这样回答的人往往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学习成绩好有上进心的同学。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这样的回答非常站得住脚,理由充分。可是这样的回答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是始料不及的。一个急需人手,担心工程延误的项目负责人最需要的是学校能够提供一个立马到位、眼底手高的人。可学生往往希望能有现场师傅的指导和讲授。 这个现象让人思考,实际上供需双方是错位了。求职的学生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学校还没有把学生训练成最终的产品,用人单位得妥协一步。和国外发大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我们职业教育对学生身份的定位极不准确。具有近200年历史传统的联邦德国“双轨制”学徒培训,从师傅带徒弟形式逐步演变、发展成“双轨制”职业培训制度。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定位是徒工。所谓“双轨制”,是受教育者一边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一边在职业学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