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茶饮料发展现状及技术问题综述
中国茶饮料发展现状及技术问题综述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040-02
1、前言
茶饮料在国际上被称为“新时代饮料”。从长远的观点看,是可以与碳酸饮料相抗衡的产品,其特点是天然、保健且能解渴,符合现代人崇尚天然、追求健康保健的消费心理需求。世界茶饮料的增长速度很快。美国的软饮料是以碳酸饮料为主的。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茶饮料一直处于增长之势。茶饮料消费在西欧尽管每个国家发展不一致,但总体也是处于上升趋势。
2、我国茶饮料工业的发展阶段
1986~1998 年, 是我国茶饮料发展的导入期。20 世纪90 年代初出现了果味红茶、奶茶等, 但都是试销或区域销售。到1998 年为止, 我国已涌现出40 多种茶饮料, 其中调饮式茶饮料占75 %左右, 清饮式茶饮料占25 %左右。这一时期的茶饮料工业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市场份额小、售价较高。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茶饮料发展进入成长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茶叶消费逐渐向快捷、方便、营养、保健等方向发展。国茶饮料消费市场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 几乎以每年的速度增长, 占中国饮料消费市。
3、当前纯茶饮料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①原料问题: 为降低成本, 国内大部分茶饮料厂家以中低档茶为原料, 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问题较突出。国内现在建立了一些绿色生态原料基地, 但以有机茶为原料的厂家并不多。有专家认为, 解决原料问题的最根本办法是采用有机茶为原料。
② 设备工艺问题:有的厂家对工艺缺乏了解, 盲目推广“茶饮料无菌冷灌装线”, 导致产品的安全性较差。茶饮料货架期内沉淀、变色、变味等难题不能完美解决, 配方制作水平普遍不高。因此, 我国要从整体技术水平上缩小同国外的差距。
③ 质量问题: 茶饮料行业标准在某些方面的要求还相对偏低, 尤其是内含物质成分浓度、卫生指标等,与国际上向更纯、不加任何添加剂的纯茶饮料发展趋势相悖。
④ 茶渣问题: 茶饮料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茶渣。随着茶饮料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扩张, 如何综合利用这些茶渣显得日益重要。国内外液态茶饮料的生产流程依不同的产品(如纯茶饮料、果味奶茶、茶汽水等)不同的包装方式而不同。但是用茶叶为原料的茶浸出液的制备工艺基本上是一致的。
4、技术攻关解决办法
4.1关于原料问题:
高品质的茶饮料需要有合适的、高质量的原料作保证,因此茶叶的选购和拼配技术至关重要。由于干茶在贮藏过程中也极易发生品质劣变,因此应尽量选用新茶来加工茶饮料。茶叶在一般的贮藏条件下会产生许多陈味成分,出现不爽的气味。茶叶经烘焙后不仅可以降低茶叶水分含量,确保茶叶贮藏品质,除去茶汤苦涩味和青臭味,保持茶叶特有的香味,也可以改善茶叶香气,补充茶叶本身香气的不足,有效去除茶叶陈味。由于烘焙会造成部分香气的逸失,因而高档茶宜采用低温短时(<80℃、<2 h)烘焙,以保持原有的幽雅香气;低档茶宜采用高温烘焙(100~120℃),以提高茶叶香气,去除原有的青臭味。
4.2关于工艺水平问题:
研究表明,参与冷后浑形成的物质在提取温度提高到50—60℃时,开始大量溶入茶汤。所以为了达到既保证提取率,又获得无冷后浑的产品,有人提出分段提取法,即在50℃以下进行较长时间的摄取后,将茶渣在90℃以上作第二次提取。前者用于生产即饮型软包装茶饮料或冷水溶性速溶茶,后者作为普通速溶茶产品,两者产量比倒约为2:1。
4.3质量问题:
制定和完善相关行业审评和检验标准:如
1、咖啡因和茶多酚含量低。咖啡因和茶多酚含量是茶饮料的特征性指标,经抽查检验,有的茶饮料咖啡因含量为3mg/L(标准规定是≥25 mg/L);茶多酚含量为10mg/L(标准规定足≥ 150 mg/L)。这样的产品取消其作为茶饮料的资格。
2、个别产品微生物超标不予投放进入市场。
3、存在食品添加剂:茶饮料中不得使用苯甲酸和山梨酸。将甜蜜素作为限范围、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4.4关于茶渣问题:
生产冷水溶性速溶茶、冰茶、即饮型软包装茶饮料过程中,为了提高茶的外观质量和风味,需要控制或清除茶汤冷岳浑沉淀物。常用的方法有:
离心膜分离技术
将茶叶提取物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连续离心分离,除去沉淀物并进行酶解,但由于离心分离沉淀物的数量受茶提取物浓度和温度影响很大。在低浓度下离心,浓缩过程又重新出现沉淀,所以在高浓度下离心,结合酶解处理,效果较理想。对于低浓度的提取物,可以通过超滤,反渗透等技术达到去沉淀和浓缩的目的。
酶技术
在加工过程中,将茶叶提取物在一定浓度单宁酶、蛋白酶和果胶酶作用下,使果胶、蛋白质和大分子量的多酚类物质降解,降低大分子物质之间的相互凝聚力,而达到控制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QL注入攻击及其防范措施研究.doc
- 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下海船船员履约培训策略.doc
- STS教育观照下万有引力定律教学.doc
- Story Matrix工具在导游解说中应用.doc
- STS理论在生物竞赛中应用.doc
- STS视野中创新型国家建设.doc
- SUMPRODUCT函数在Excel九宫格日记账目统计中应用.doc
- SwitchsyncF236控制不当引起电抗器匝间保护误动探析.doc
- s新形势下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 TCL集团-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8亿元.doc
- 智能家居2025年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智能家居系统安全防护产品市场分析报告.docx
- 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规划与布局研究报告.docx
- 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策略:2025年人才战略与组织文化研究.docx
- 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案例与防控措施.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升级路径与2025年风险应对策略探讨.docx
- 零售行业数字化供应链协同下的供应链协同平台构建研究.docx
- 聚焦2025:科技创新券资金申请政策解读与实施案例报告.docx
- 教育科技企业在线教育产品迭代与教学效果评估分析报告.docx
-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 电子竞技教育体系现状剖析:2025年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