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思-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引入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ppt

董思思-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引入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董思思-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引入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引入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董思思 教育部2007年7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S. Nanda(1991, 转引自Samovar. L Richard. P, 2000:123) 指出:“Language, therefore, would seem to have a major impact on the way an individual perceives and conceptualizes the world”. Richard, J. Theodore, R.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Richard, J. Theodore, R.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朱文俊(1990)说:“通俗地讲,语言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的全部文化,又像一个窗口揭示着该文化的一切内容。而文化又是语言赖以生存的根基,是语言新陈代谢的生命源泉” 朱文俊. 语言与文化[J]. 语言教学院研究, 1990(02): 123-140. Ruben(1976)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是:“具备一种与某一环境中的个体为了实现其性格、目标及期望所应具备的同样的独特活动方式的能力,一种可以达到人的基本要求、满足其性格、实现其目标及期望的相对的能力”。(转引自贾玉新,1997:474)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74. Ruben 认为这种有效交际由7种要素组成: 1)向对方表示尊敬和对其持积极态度的能力; 2)采取描述性、非评价性和非判断性态度; 3)最大限度的了解对方个性的能力; 4)能力移情; 5)应付不同情景的灵活机动能力; 6)轮流交谈的相互交往能力; 7)能容忍新的和含糊不清的情景,并能从容不迫的对其作出反应的能力。 肖龙福等(2010)还指出了目前我国外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即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多被动地提供交际对方所需的信息,或多单向地了解、获取英美文化知识,而不能够适时主动、有效、对等地向外“输出”、弘扬本族优秀文化传统”。 肖龙福等. 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01): 39-47. 林汝昌(1996)分析了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和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文化导入,其目的在于消除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中影响理解和使用的文化障碍;第二层次的文化导入是较系统的文化导入,它是有组织的、相对成系统的而不是随意的;第三层次的文化导入应包括更为广泛的文化内容,因为一些寻根追源的分析总离不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哲学传统。 林汝昌. 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与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J]. 外语界, 1996(04): 01-06.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