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 短文两篇课件1 新人教版.ppt

(2016年秋季版)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 短文两篇课件1 新人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秋季版)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 短文两篇课件1 新人教版

* 第1课时 短文两篇 激趣导入 在中国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一处居所,它不以豪华的气派和精巧的设计而闻名,那是一所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简陋的房子。但它却因室主人的一篇铭文而被传诵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追溯背景,释“铭”解题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刺史。刺史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就故意刁难。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知县,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创作背景 追溯背景,释“铭”解题 2.同学们,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吗?你知道“铭”是什么意思吗?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曾任监察御史。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读一读 《陋室铭》 听录音朗读课文。 读一读   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西蜀( ) xīn hén rú dú shǔ 读一读 这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押韵的字有:名、灵、青、丁、经、形、亭。韵母:ing 译一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译一译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译一译 德馨:  鸿儒:  白丁:  案牍:  劳:  乱: 品德高尚。   博学的人。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官府文书。   使动用法,使……劳累。   使动用法,使……扰乱。 析一析 1.文中哪两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   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 析一析 3.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  相关的句子有: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这是写室中之景)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对比,写交往人物不俗,衬托自己的“德馨”,这是写室中之人)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写、实写,写出生活高雅脱俗,这是写室中之事)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虚写。表现作者不慕富贵,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析一析 4.作者说他所居的陋室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亭子一样,这是类比,你说诸葛亮的草庐、扬雄的亭子陋吗?为什么?刘禹锡认为他的屋子也不陋,那是为什么?你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不陋。 因为室主人不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 托物言志。 背一背 1.方法指导。  (1)层意记忆背诵法:了解本文前后所写的内容,开始先以山、水类比;然后再写环境不陋;接着写往来不陋;然后写生活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和子云亭自况。了解了这些内容后,再分层背诵。  (2)首字背诵法:识记每一句的第一个字,然后连缀起来,就能完整背诵了。 2.学生自由背诵课文,组内交流背诵情况,然后展开组与组的“背诵对抗”。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