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册子2——黄河—母亲河
⒈“黄河——母亲河”的身份证制作
?姓名(曾用名): 黄河
?国别:中国
?出生(地质生成年代): 160万年前
?籍贯(发源地):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
?身高(全长): 5464公里
?住址(流经地区):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
?外貌特征:
a.自然特点:黄河干流总共有鱼类121种,干流中纯淡水鱼类有98种。
b.地理特点:
黄河流域界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南北相差10个纬度,东西跨越23个经度,集水面积75.2万多平方公里,黄河全长5464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
c.地表植被:黄河三角洲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区内无地带性植被类型,植被的分布主要受水分土壤含盐量、潜水水位与矿化度、地貌类型的制约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木本植物很少,以草甸景观为主体。
d.水流量:干流长度4675千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
e.泥沙情况: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的泥沙主要采取放淤改土、改造低洼盐碱沙荒地,对黄河下游两岸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f.环境保护:
一是增加来水量;二是减少用水量;三是调整用水时间;四是强化水体质量保护。
g.污染方面情况:
关于黄河断流的原因分析:黄河断流形成的原因,总的可归纳为2个方面,一是天然因素;二是人为影响,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 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 2 降水量偏小 3 沿黄工农业引黄用水迅速增加 4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浪费 5 水库调节能力低,管理调度不统一
?性格特点:
a.水势的强弱:强
b.水流的缓急情况:急
?个人简介(人类历史上有关黄河或造福人类或发生自然灾害的重大事件,以时间为序进行排列):
造福人类:在理论的指导下,现代黄河人继承先辈的治黄精神,孜孜不倦地实践于黄河的治理,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但成果也是巨大的:黄河防洪体系的构建,保证了黄河岁岁安澜,扭转了历史上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水利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有效减少了入黄泥沙,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所有的成果为世界所瞩目。可以说,黄河已经从原有的“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蜕变成“永远的利河”。 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黄河人的骄傲。
如今,在中央科学发展观、水利部治水新思路和上级部署的指引下,肩负神圣使命的我们——新一代黄河人正继往开来、满怀豪情,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使母亲河永远造福人类!
自然灾害:
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量偏少,水土流失严重,所以,与水灾一样,黄河流域的旱灾,也存在着灾情重、频率高的特点。从有历史资料记载至1945年,有大旱成灾记载的年份达1070余次。
早期的流域大旱灾,记述不详,到了明清以后,关于黄河流域连续大旱的史料,屡见不鲜。1632年至1642年的明崇祯年间,黄河流域发生了历代罕见的、多年连续的特大旱灾,旱情从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开始,逐年向东、向南扩展。1638~1640年期间,旱情从黄河流域蔓延到大半个中国,无雨期长达17个月至19个月,黄河的支流汾河、沁河、伊河等多次干涸,干流在晋西南一带也出现局部断流。诸如“焦地流金,大地生烟,野绝青草,寸粒不收,雁粪充饥,骨肉相食,十室九空”等灾情的记述不胜枚举。清光绪年间,连续3年大旱,死亡人数达1300多万;1920年,晋、陕、冀、鲁、豫大旱,受灾人口达2000万,死亡50万;在1942~1943年的大旱灾中,河南一省就饿死几百万人。
黄河流域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很不均衡。据史料记载,一年中旱灾、洪涝相继出现的年份很多。如1929年2月黄河在下游发生凌汛决口,8月伏汛期又在利津决口,并改道入海。就在这一年,黄河上中游青、甘、宁、蒙、陕等省(区)出现严重旱灾,“半年未雨”,“灾民流散,人相食”,广大灾民挣扎在死亡线上。
2、黄河风录—图难记忆(远黄河态状农业业发况)远黄河态状太阳拖着橘红色的霞光,朝着正西慢慢落下去。天空像开了屏的孔雀,以一个硕大无的扇面,展示给人们一天的灿烂落日倒映在黄河里,浑黄的河水中,有一个大又圆的红球,红球随着流水的波动,一起一伏地跳动着往前走就是黄河与黄河口的原生态文化,她并不依附于人类给她定义的符号而存在,也不伴随着人类的喧嚣而疾缓,年年岁岁的安澜戏便周而复始地唱到了今天远黄河农业业发况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踏入农业时代的门槛,畜禽饲养业也应运产生。在新石器时代,这一地区的畜牧生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