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doc

经济法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doc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法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经济法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自评报告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 目录 引言 一、专业定位与目标 (一)专业定位清晰,积极探索专业方向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体现学院基础和特色 (三)本科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巩固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师资结构合理优化 (二)建立教学业绩档案、完善教学工作考核依据 (三)教师专业水平与课堂讲授能力稳步提升 (四)课堂教学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得以推进 (五)教学团队建设持续有效 (六)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执行情况好 (七)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实效 三、教学资源 (一)注重教学资源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符合度 (二)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完善 (三)课堂教学组织与策划实施有效 (四)公开课程的建设、利用与维护初见成效 (五)以共建实践基地为契机拓展教学资源 四、人才培养过程 (一)教学改革规划与实施情况良好 (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手段得以不断改进 (三)考试考核方法的探索及管理得以加强 (四)注重学生论文写作的规范与过程控制 (五)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利用成效显著 (六)第二课堂建设有效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学生发展 (一)构建规范化的学风建设机制 (二)毕业学生发展状况信息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三)本科导师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六、质量保障 (一)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组织体系与制度措施 (二)立足关键节点打造人才培养及其教学过程控制体系 (三)探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措施、方法及评价机制 (四)形成基本教学状态数据系统和开展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工作 七、特色项目 (一)特色项目一:回应型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特色项目二:依托团队建设完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专业定位方面: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二)师资队伍方面: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三)教学资源方面: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四)培养过程方面: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五)学生发展方面: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六)质量保障方面: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引言 经济法学院是西南政法大学建立较早的法学院系之一,现有教职工75人,在校本科学生1947人,硕士、博士研究生828人。学院设有经济法基础理论教研室、企业法与竞争法教研室、财税金融法教研室、房地产法教研室、环境与资源法教研室、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研室等6个教研室;拥有经济法学、环境资源法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经济法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首届高校创新团队等教学科研平台。环境资源法学是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和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教学科研资源。目前,学院正围绕本科教学这一中心任务,着力依靠国家级重点学科经济法学科的优势,整合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法的资源,促进学院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一、专业定位与目标 (一)专业定位清晰,积极探索专业方向 学院在本科教学工作中,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坚持我校《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定位;同时,学院结合自身在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以及社会对法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探索法学专业方向的发展。 在此方面,学院(原经济法系)于1990年代开设“国际经济法班”,在专业方向发展上进行探索;自2012年9月开始,学院在2012级本科生中设立“法学专业金融法方向实验班”,通过实施《金融法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方向的探索;2013年,学校以《金融法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申报我校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得成功,该项目于2014年9月正式启动,成为我校进行法学专业人才精英化培养模式探索的一项有益尝试。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体现学院基础和特色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学院以我校“实务教育与论辩文化”这一办学特色为着眼点,结合自身在学科、课程、师资、历史积淀等方面的基础,突出“法律与经济相融合”这一特色,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法官、检察官、律师、企业法务人员、政府工作人员)为导向,着力培养具有系统扎实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