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特色探究及研究
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特色探究及研究摘 要 由于每所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和前景,普通高中的发展需要寻找结合本校实践的发展路径,故株洲市第四中学基于全面发展和多元智能理论指引下的艺术教育特色理念的提出,主要基于学校城乡结合部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长期探索沉淀固化积累的一些艺术教育特色经验。试图通过分析这些理念和经验,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1-0030-03
Research and Analysis about Art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of Urban and Rural High School//Zhang Fan, Yin Kezhen
Abstract As the features and concepts in every school decide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the high school should look for the developing way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situations. So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our school focuses on the art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to stimulate the capacity of the school, which is due to the special geographic position and the long-term accumulated explor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art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We try to analyze these ideas and experienc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other related research.
Key words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 high school; the art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Author’s address No.4 High School in Zhuzhou, Zhuzhou, Hunan, China 421000
1 前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审美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育者应该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拥有发现美和聆听美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其个性的发展与完善,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价值理念,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工作和学习更加充满激情和创造力。在实践中研究艺术教育理论将对学校师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基于以上目的和理念,本文试从如下角度分析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特色理论,从而为同类型学校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研究,并形成具有一般规律性与具有一定操作性的理念和结论。
2 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特色理论分析
2.1 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的特点
1)学校周边环境复杂[1]。城乡结合部是农村向城市过渡的边缘地带,也是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过渡的前沿地带,其人口与社会结构的过渡性非常明显。城乡结合部是漫长城市化进程中浓缩在一个狭小区域内的缩影,是许多矛盾、困惑及经验最集中反映的场所。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座落于城乡结合部的普通高中,较城市或是农村普通高中更难以管理,城乡结合部的普通高中在城市边缘化生存,尤其是在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的大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学校这一“被人遗忘的角落”,教育资源短缺、生源差、教师队伍不稳定。故找到适合这类学校的办学模式,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促使学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学生整体素质不高[2]。城乡结合部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农村走向城市的重要窗口。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形态既没有城市的秩序井然、文化厚重、经济繁荣的底韵,又没有传统农村自闭纯朴、憨厚中直、乡邻互助的民风。该地区的学校,生源多半是弱势生源,“学困生”居多。当地的农民、外地农民工、小商小贩、无业游民等,其子女大部分进入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接受教育。这些人一般都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多数家长缺乏与学校教师教育的合作意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形成合力,于是这些学生学习意志不坚定,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而出现学习、道德、养成等各方面的问题。
3)师资配备参差不齐。教师是教育
文档评论(0)